當前位置:安家社>家居百科>作品庫>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安家社 人氣:1.85W

攝影是一個技術活,它既不是專業也不是藝術,而是由使用它的人去決定拍攝出來的作品到底是藝術還是廣告等形式。沈忠海對攝影有自己的標杆,如果一個攝影師對自己所拍的設計風格、設計師的文化背景或者屬性不瞭解的話,是很難達到一致的。他個人比較偏向於德國包豪斯、杜塞爾多夫學院派的的新客觀主義風格的拍攝方式,不會輕易地去改變空間的東西,完全客觀地從透視的角度把作品呈現出來。

攝影師簡介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攝影師沈忠海

沈忠海,資深建築媒體及城市影像記錄者,擅長從建築存在社會中的歷史、人文價值、建築設計的學術角度,用影像藝術的方式記錄建築的“生長”以及建築與城市的共生狀態。在室內空間方面根據設計風格和設計師的文化屬性,以及作為攝影師對這種文化的理解而系統地進行拍攝。用攝影作為工具去表現建築、空間的美學。同時也在不斷地探索攝影的可能性,通過技術拓展實現全方位的影像拍攝以及影像對建築、音樂的跨界創作實現多媒體、新媒體的實踐。

木心美術館

木心美術館由貝聿銘弟子、紐約OLI事務所岡本博、林兵設計督造,由烏鎮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出資,巨匠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施工,全程歷時四年; 室內設計由OLI設計師法比安主持 ,為期一年半。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2張

木心美術館外景

木心,烏鎮人,詩人、作家、畫家,他的人生與藝術經歷充滿戲劇性,文革時期前後三度入獄,獄中完成手稿66頁。1979年獲平反,任工藝美術家協會祕書長。1982年移居紐約。重啟繪畫與寫作。新世紀木心應家鄉烏鎮竭誠邀請,於2006年回鄉定居。2011年逝世。同年,烏鎮為之起建“木心美術館”。在他去世後,他唯一的弟子陳丹青致力於整理木心遺作、手稿,先後主持出版了《木心回憶錄》《木心談木心》等作品,也讓更多的讀者結識、瞭解他的傳奇人生。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3張

木心美術館外景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4張

木心美術館外景

“風啊、水啊,一頂橋。”這是木心臨終前看著美術館設計圖說的一句話。攝影師通過長,寬,高三組主要方向的輪廓線,用一點透視的攝影手法,將三五方現代幾何造型的外觀呈現於鏡頭之中。橫向的不規則表層和均勻的混凝土本色的外立面,在燈照下盡顯靜態之美。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5張

入口大廳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6張

入口大廳

在木心美術館入口大廳拍攝上,攝影師把握準確的站點,精琢空間構造,近大遠小的關係以及透視感躍然呈現在二維平面上。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7張

美術館內景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8張

美術館內景

館內各展室以五種微妙而深沉的暖灰色構成基調,陳列的畫作與文稿,不採用傳統式排列懸掛的方式,七成作品,置於精緻的金屬或木製展櫃。考慮到展室整體調暗、區域性照明的布光效果,攝影師藉由空間設計者傳達的孤絕、超然的美學,將木心遺世獨立的風神,做了完美的詮釋。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9張

1號展館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10張

1號展館

館內展出的100件左右繪畫作品是從木心遺留的600餘件作品中慎重挑選的,“儘量包括木心各個時期的東西”。在一號館,其中一面牆全部是木心抽象的版畫作品,對面的一面牆則全部是具象的作品,還有人像。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11張

2號展館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12張

2號展館

木心美術館2號展館(繪畫館)主要呈現了木心的風景題材作品。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13張

5號展館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14張

5號展館

木心美術館5號展館(文學館)專門展覽木心在囚禁中完成的手稿。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15張

“林風眠與木心”展覽現場

“林風眠與木心”展覽現場,由上海中國畫院提供林風眠作品十件與木心作品四件,共同展示,回顧六十年前這對師生的交誼。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16張

閱覽室

除了展覽空間外,美術館還特別開闢了一間圖書館/閱覽室,陳列著對木心有過重要影響的古今中西作家的著作。這一空間設定,在國內乃至海外美術館中均不多見。也是木心美術館對歷史維度的重視也由此體現。

波特蘭社群藝術文化中心

波特蘭社群藝術文化中心專案,設計師陳亨寰在建築立面上用了“銅”這個材料,表達了一個有關光陰、有關時間的概念。銅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在這裡,它成為記錄時間刻度的一種材料。攝影師沈忠海從攝影專業性和設計師的設計源點出發,感受作品空間,完成了這套作品的拍攝。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17張

波特蘭社群藝術文化中心外景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18張

波特蘭社群藝術文化中心外景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19張

波特蘭社群藝術文化中心外景

攝影師等待時間的變化和光軸的移動,精準地將“銅”外立面所呈現的狀態記錄下來。隨著陽光與樹影的變化,在建築立面疊積木造型的“銅板”上記錄了時間的痕跡,不僅留下了時間與自然的印記,更意欲能成為積澱和記錄生活的場域。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20張

入口大廳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21張

入口大廳

在入口通道一側以石材和壓克利方塊疊積木概念的留言牆上,透過LED燈光點亮了亞克力在石塊中閃閃放光。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22張

文化中心一樓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23張

文化中心一樓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24張

文化中心一樓

文化中心底層,攝影師把握“取景框”的概念,拍出了疊積木的厚重感和底層虛空意境,透過取景框的形式來記錄生活於其中人們的歡笑和幸福記憶。

震旦博物館

震旦博物館是由震旦大廈裙樓改造而成的建,是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中國完成的第一個專案,沿襲了他一貫的極簡主義風格,打造了一處能讓人安詳平靜地思考存在物和歷史的空間。攝影師沈忠海按照對建築的理解完成了這套作品的拍攝,併為安藤忠雄先生所欣賞。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25張

震旦博物館外景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26張

震旦博物館內景

空間跟隨著博物館一側盤旋而上的鐵質樓梯而展開,攝影師立於垂直交點,空間如一把開啟的摺扇,充滿東方意蘊。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27張

震旦博物館內景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28張

震旦博物館內景

攝影師用框景的手法將極簡線條的樓梯圈入鏡頭,越往上,光線越明亮,視野也隨著玻璃窗的加入而突然擴大。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29張

震旦博物館內景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30張

震旦博物館內景

設計師安藤忠雄的突破點是將層高限制問題作為改建設計的重點,將整個五層的空間視為一個整體,植入一個個獨特的空間,作為展示區和緩衝區。攝影師加強縱深感,透視的空間畫面之上。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31張

震旦博物館內景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32張

震旦博物館內景

沈忠海建築攝影作品賞析 第33張

震旦博物館內景

在這個轉變迅速的世界裡,安藤忠雄認為,需要有讓人能夠平靜思考的空間。設計師安藤忠雄在滿足基本的展覽功用之外,他為整座大樓引入光、引入外灘的景緻,讓它悄然從閉塞的商業建築變身為公共建築。

本文內容由“中國時尚家居網站領導者”本站獨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