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家居品質>家居生活>

秦皮的功效與作用 秦皮的種植技術 食用秦皮的注意事項

安家社 人氣:2.34W
秦皮的功效與作用 秦皮的種植技術 食用秦皮的注意事項

秦皮

目錄
1、秦皮的鑑別與應用
2、食用秦皮的注意事項
3、秦皮的種植技術
4、秦皮的功效與作用
5、秦皮簡介

1秦皮的鑑別與應用

秦皮的功效與作用 秦皮的種植技術 食用秦皮的注意事項 第2張

秦皮枝皮呈捲筒狀或槽狀,長10-60cm,厚1.5-3mm。外表麵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間

呈斑狀,平坦或稍粗糙,並有灰白色圓點狀皮孔及細斜皺紋,有的具分枝痕;內表面黃白色或棕色,平滑。質硬而脆,斷面纖維性,黃白色。無臭,味苦。幹皮為長條狀塊片,厚3-6mm。外表麵灰棕色,有紅棕色圓形或橫長的皮孔及龜裂狀溝紋。質堅硬,斷面纖維性較強。

秦皮的特徵有四:一是外表黑褐色或棕色,具點狀皮孔;二是內表面平滑黃白色,具細紋;三是質硬而脆,拆斷面可分層剝離;四是氣微味苦,水浸顯碧青色有熒光。

而誤用品核桃楸皮則皮較薄而韌,氣弱微苦,水浸無碧青色熒光,可茲區別。

快速鑑別:枝皮呈半捲筒狀或捲筒狀,單卷或雙卷,長短不一,厚2~3mm。外表稍光滑,黑褐色或灰棕色,有時可見灰白色地衣斑相間,散有圓點狀棕色皮孔及細斜向皺紋;有的有大橢圓形葉柄痕及粗糙的枝痕。老幹皮孔可見不規則的龜裂,內表面平滑,黃白色或棕色,有不明顯的細縱紋。質硬而脆,斷面纖維性,易成層狀剝離。氣微弱,味苦。水浸液顯淺黃綠色,有碧色熒光。

2食用秦皮的注意事項

秦皮的功效與作用 秦皮的種植技術 食用秦皮的注意事項 第3張

秦皮為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臘樹,小葉白臘樹或秦嶺白臘樹的樹皮,秦皮的功效是清熱燥溼,清肝明目,收澀止痢,秦皮的作用是治熱毒瀉痢,帶下陰癢,肝熱目赤腫痛,目生翳障

1、秦皮治小兒驚癎發熱及變蒸發熱:秦皮、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燈心廿根。水煎服。(《兒科撮要》)

2、秦皮味苦性澀而堅,能收斂走散之精氣。故仲景用白頭翁湯,以此治下焦虛熱而利者,取苦以澀之之意也。《本草匯言》

3、秦皮治急性肝炎:秦皮9g茵陳、蒲公英各30g、黃柏9g、大黃9g,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4、秦皮治肝熱目赤腫痛、目生翳膜:秦皮清熱之中,能瀉肝火、明目退翳,秦皮用治肝經鬱火所致目赤腫痛、目生翳膜,秦皮可單用煎水洗眼;秦皮或配梔子、淡竹葉煎服,如秦皮湯(《外臺祕要》)。秦皮配秦艽、防風等用,可治肝經風熱、目赤生翳,如秦皮湯(《眼科龍木論》)

5、秦皮治目病,驚癎,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帶,取其收澀也。秦皮又能治男子少精,取其澀而補也。此藥乃驚、癎、崩、痢所宜,而人止知其治目一節,幾於廢棄,良為可惋。《綱目》

6、秦皮止水,謂其能收淚也。高誘解作致水,言能使水沸者,謬也。《萬畢術》

7、秦皮治肝經風熱目赤睛痛隱澀難開經久不瘥:秦皮(去粗皮)、黃柏(去粗皮)、黃連(去須)、甘草(生用)、五倍子各等分,口父咀,每用一大匙,水一中碗,入砂糖一彈子大,同煎至八分,綿濾令淨,乘熱洗至冷,覺口中苦為度,藥冷再暖,再次洗。(《楊氏家藏方》光明散)

8、秦皮色清氣寒,味苦性澀,乃是厥陰肝、少陽膽經藥也。故治目病、驚癇,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帶,取其收澀也;又能治男子少精、益精有子,皆取其澀而有補也。《本草綱目》

9、秦皮治婦人赤白帶下,及血崩不止:秦皮三兩,丹皮二兩,當歸身一兩。俱酒洗,炒研為未,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錢,白湯下。(《本草匯言》)

10、秦皮治牛皮癬:苦榴皮一至二兩。加半面盆水煎,煎液洗患處,每天或隔二至三天洗一次。藥液溫熱後仍可用,每次煎水可洗三次。洗至痊癒為止。(《全展選編·面板病》)

11、秦皮治赤眼及眼睛上瘡:秦皮一大兩。以清水一大升於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頭纏綿、點下碧汁,仰臥點所患眼中,仍先從大眥中滿眼著,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飯間,即側臥瀝卻熱汁,每日十度以上著,不過兩日瘥。忌酢、蘿蔔。(《近效方》)

12、秦皮治麥粒腫,大便乾燥:秦皮三錢,大黃二錢。水煎服。孕婦忌服。(《河北中藥手冊》)

13、秦皮治腹瀉:秦皮三錢。水煎加糖,分服。(《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

14、《別錄》秦皮止男子精虛,婦人崩帶;甄氏方又治小兒驚癎身熱,及肝熱目暗,翳目赤腫,風淚不止等疾;皆緣肝膽火鬱氣散以致疾,以此澄寒清碧下降之物,使濁氣分清,散氣收斂。故秦皮治眼科,退翳膜,收淚出;秦皮治婦人科,定五崩,止血帶;秦皮治大方科,止虛痢,斂遺精;秦皮治小兒科,安驚癎,退變蒸發熱。

15、秦皮治溼熱瀉痢、帶下:秦皮性苦寒而收澀,清熱燥溼、收澀止痢、止帶,故可用治溼熱瀉痢,裡急後重,秦皮常配白頭翁、黃連、黃柏等藥用,如白頭翁湯(《傷寒論》);秦皮治溼熱下注之帶下,可配牡丹皮、當歸用,如《本草匯言》方。

16、秦皮除熱,目中青翳白膜。《神農本草經》

17、秦皮治傷寒病熱毒氣入眼生赤脈、赤膜、白膚、白翳者及赤痛不得見光,痛毒煩惱者:秦皮、升麻、黃連各一兩,用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取湯以滴眼中,須臾複用,日五六遍乃佳,忌豬肉、冷水。(《外臺》引張文仲秦皮湯)

18、秦皮色青,治目之要藥也。《淮南子》

19、秦皮治慢性細菌性痢疾:秦皮四錢,生地榆、椿皮各三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20、秦皮治熱痢下重者:白頭翁二兩,黃柏三兩,黃連三兩,秦皮三兩。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開,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傷寒論》白頭翁湯)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服秦皮。《本經逢原》

3秦皮的種植技術

秦皮的功效與作用 秦皮的種植技術 食用秦皮的注意事項 第4張

秦皮喜溫暖溼潤氣候。喜光。對土壤要求不嚴,黃壤、黃棕壤等土壤上均能生長。栽培技術 用種子及扦插繁殖。

用種子及扦插繁殖。種子繁殖:3月份播種前將種子用溫水浸泡24h,或混拌溼沙在室內催芽,待種子萌動後,可條播於苗內,每1hm2需種45kg。苗床管理注意適量澆水、中耕、除草、施肥。一般每1hm2產苗30萬~45萬株,當年苗高可達30~40cm。

扦插繁殖:在春季萌芽前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截成16~20cm小段,在苗床上按行距30cm開溝,深12-15cm,每隔6~10cm扦插1根,插條的頂芽露出床面,壓實土壤。插後經常淋水,保持土壤溼潤,並及時抹去下部的幼芽,保證頂芽正常生長,一年生苗高可達40~50cn。苗高80~100cm。左右,即可移栽造林。

4秦皮的功效與作用

秦皮的功效與作用 秦皮的種植技術 食用秦皮的注意事項 第5張

秦皮為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蠟樹、白蠟樹、尖葉白蠟樹或宿柱白蠟樹的乾燥枝皮或幹皮。出自《神農本草經》、陶弘景:秦皮,俗雲是樊槻皮,而水漬以和墨書,色不脫,微青。且亦殊薄,恐不必耳。俗方惟以療目。《唐本草》:秦皮,樹似檀;葉細,皮有白點而不粗錯。取皮水漬,便碧色,書紙看背,青色者是。俗見味苦,名為苦樹。亦用皮,療眼有效。以葉似檀,故名石檀也。《綱目》:秦皮,其木小而岑高,故因以為名。人訛為樳木,又訛為秦木。或雲本出秦地,故得秦名也。

性味:味苦,寒。歸經:歸肝經、膽經、大腸經。

功能:清熱燥溼,清肝明目,收澀止痢,止帶。

主治:用於熱毒瀉痢,帶下陰癢,肝熱目赤腫痛,目生翳障。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5-9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煎水洗。

1、治熱痢下重者:白頭翁二兩,黃柏三兩,黃連三兩,秦皮三兩。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開,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傷寒論》白頭翁湯)

2、治慢性細菌性痢疾:秦皮四錢,生地榆、椿皮各三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3、治腹瀉:秦皮三錢。水煎加糖,分服。(《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

4、治赤眼及眼睛上瘡:秦皮一大兩。以清水一大升於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頭纏綿、點下碧汁,仰臥點所患眼中,仍先從大眥中滿眼著,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飯間,即側臥瀝卻熱汁,每日十度以上著,不過兩日瘥。忌酢、蘿蔔。(《近效方》)

5、治麥粒腫,大便乾燥:秦皮三錢,大黃二錢。水煎服。孕婦忌服。(《河北中藥手冊》)

6、治婦人赤白帶下,及血崩不止:秦皮三兩,丹皮二兩,當歸身一兩。俱酒洗,炒研為未,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錢,白湯下。(《本草匯言》)

7、治小兒驚癎發熱及變蒸發熱:秦皮、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燈心廿根。水煎服。(《兒科撮要》)

8、治牛皮癬:苦榴皮一至二兩。加半面盆水煎,煎液洗患處,每天或隔二至三天洗一次。藥液溫熱後仍可用,每次煎水可洗三次。洗至痊癒為止。(《全展選編·面板病》)

9、治急性肝炎:秦皮9g 茵陳、蒲公英各30g 黃柏9g 大黃9g.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10、治傷寒病熱 毒氣入眼 生赤脈、赤膜、白膚、白翳者及赤痛不得見光 痛毒煩惱者:秦皮、升麻、黃連各一兩.用水四升 煮取二升半 冷之 取湯以滴眼中 須臾複用 日五六遍乃佳.忌豬肉、冷水.(《外臺》引張文仲秦皮湯)

11、治肝經風熱 目赤睛痛 隱澀難開 經久不瘥:秦皮(去粗皮)、黃柏(去粗皮)、黃連(去須)、甘草(生用)、五倍子各等分.口父咀 每用一大匙 水一中碗 入砂糖一彈子大 同煎至八分 綿濾令淨 乘熱洗至冷 覺口中苦為度 藥冷再暖 再次洗.(《楊氏家藏方》光明散)

5秦皮簡介

秦皮為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蠟樹、白蠟樹、尖葉白蠟樹或宿柱白蠟樹的乾燥枝皮或幹皮。生長於山坡、疏林、溝旁。分佈遼寧、吉林、河北、河南、內蒙古、陝西、山西、四川等地。性味苦,寒。清熱燥溼中藥。主治:清熱燥溼、清肝明目、平喘止咳。用於熱毒瀉痢、目赤腫痛、目生翳障。

“苦櫪白蠟樹”,又名:梣木、苦櫪木、石檀、苦樹、盆桂、樊雞木、秦木、秤星樹、大葉栲、大葉白蠟樹、花曲柳。落葉喬木,高10米左右。樹皮灰褐色,較平滑,老時淺裂;小枝亦平滑,皮孔稀疏,闊橢圓形;芽短闊,密被褐色絨毛。單數羽狀複葉,對生;葉軸光滑無毛;小葉通常5片,罕有3或7片,小葉柄長5~15毫米,光滑無毛;葉片卵形,罕有長卵形或闊卵形,頂端1片最大,長8~11釐米,寬4.5~6.5釐米,基部一對最小,長4~6釐米,寬3~4.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或略呈圓形,邊緣有淺粗鋸齒,上面光滑,下面沿中脈下部之兩側有棕色柔毛。花與葉同時開放,或稍遲於葉,圓錐花序生於當年小枝頂端及葉腋;花小,花萼杯狀,4裂;無花冠;雄蕊2,外露;雌蕊2,心皮合生,柱頭2裂。翅果倒長披針形,窄或稍寬,長約3釐米,先端窄圓或窄尖。花期5~6月。果期8~9月。生於陽坡或闊葉林山坡。分佈吉林、遼寧、河北、河南等地。

“小葉白蠟樹”形態與上種相近,主要區別點為:小葉小,卵形或圓卵形,長2~4釐米,寬1.5~2.5釐米,最下一對小葉不較其他小葉小,或微小;葉兩面光滑無毛。有花冠,花瓣線形,淡綠色。花期5月。果期9月。生長於山坡、疏林、溝旁。分佈遼寧、吉林、河北、河南、內蒙古、陝西、山西、四川等地。

“秦嶺白蠟樹”落葉喬木,高達20米。冬芽具鏽色絨毛。單數羽狀複葉,小葉7~9枚,葉柄極短;葉片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18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淺波狀鋸齒,下面中部或其基部具鏽色絨毛。圓錐花序長大,頂生;花白色,萼大,4裂;花瓣基部線狀,漸向先端擴大為匙形;雄蕊與花瓣等高。翅果線狀匙形,長2.5~3釐米。花期6月。生於山坡或溝岸。分佈四川、湖北、陝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