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指南>行業動態>

揭穿紅木傢俱作偽十三招

安家社 人氣:1.14W

以往,陶瓷、書畫一直是有閒階層收購的主流。現在,集雕刻、鑲嵌甚至繪畫藝術於一體的傳統傢俱則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與其他門類相比,傢俱本身就具有藝術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特點,既愜觀賞、又耐用的傳統傢俱成為人們居室裡四壁生輝、不可或缺的點綴。傳統傢俱那深邃的文化內涵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其在海內外拍賣會上的價格也一路走高。

一件做工精細的傳世古典傢俱,從選料到製作成型,要經過木材自然乾燥、打畫稿、打粗坯、雕實坯、細雕、打磨、上蠟或髹漆等幾個步驟。費工費時,做出的成品精雕細刻。細緻入微,傳世的優秀傢俱,一般都是“材美工巧” 的完美結合,無論其用材還是做工都一絲不苟,造型典雅大方,具有深邃的人文內涵,經得起細觀慢品。而現在的“仿古”傢俱,受利潤的驅使,只想儘快做出成型傢俱,立即出手,賣出善價,其在傢俱製作過程中自然不會按部就班,只是一味地偷工減料、“多愉好省”。這樣的傢俱成品,要麼用過一段時間,發生變形、翹曲,要麼就是雕工粗糙,細觀之下,區域性剔鏟打磨不到位,邊角留有刀痕或毛茬,圖案花紋模糊不清,大煞風景。所以,要想在假貨、劣貨充斥滿目的情況下淘到一件稱心如意的古典傢俱,首要的就是練就一雙辨別真偽精粗的慧眼,達到去偽存真的目的。

鑑於此,有關專家曾專門撰文,對這些古舊傢俱的做偽伎倆進行揭祕。現筆者轉引這些專家的成果並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綜錄如下,供鑑定時作參考。

第一招:以劣充好

利用硬木傢俱材種不易分辨的特點,以較差木材製作的傢俱,混充較好木材製作的傢俱。中國古代傳統傢俱的製作材料,多采用極為名貴的紫檀、黃花梨、雞翅木、鐵力、紅木等製作,這些木材雖在比重、色澤、紋理等方面有其特有的物理性質,但由於生長地的不同,生長年代的差異,木料所處位置的轉移(如邊材、心材),以及開料切割時下鋸的角度變化,就會出現與書本上的標準木樣圖相悖的現象,在自然色澤和紋理上極易混淆,以致讓鑽營者有可乘之機。此外,即使自然色澤與高檔木料不一致,投機商也會改變木色,冒充高檔傢俱。

由於時尚的不同,大約在清代中期至20世紀30年代,因受宮廷權貴、文人雅士的青睞,硬木傢俱貴黑不貴黃,所以做假的木料大多被刷成黑色,如有將草花梨傢俱塗上黑漆,冒充紫檀的事例。現在偽作的硬木傢俱,有仿紅木,仿紫檀木等。仿紅木是將蘇木屑浸水中煮,呈濃紅紫色後,再將毛刷蘸塗木面數遍。待幹後,以汁5份,大紅色料或金黃金粉1份的比例調勻,用細毛刷蘸塗木面上,幹後,打蠟上光。仿紫檀木,是用高錳酸鉀或重酪酸鉀液塗在木頭上,經空氣氧化變為褐色,再塗赤色液。還有的為了加強其黑褐效果,更採用改塗重酪酸鉀與黑色混合液的方法,幹後,打蠟上光,於是一件色澤黝暗深沉的“紫檀傢俱”隆重面世了。

第二招:移花接木

隨著年深日久,許多古代傢俱往往因日晒雨淋,儲存不善,構件殘破缺損嚴重,極難按原樣修復,於是就有人大搞移花接木,移植非同類品種的殘餘結構,湊成一件難以歸屬,不倫不類的古代傢俱。但是,這種非驢非馬、既少實用價值又缺收藏價值的古代傢俱,一般人極易上當受騙。上述作偽手法,常見於把架子改成羅漢床。架子床圍上部的構件較多,且可拆卸,故在傳世中容易散失不全。傢俱商常用截去立柱後的架子床座,三面配上架子床的床圍子,仿製成羅漢床出售。

第三招:以多充少

“罕見”是古代傢俱價值的重要體現。因此,不少傢俱商把傳世較多且不太值錢的半桌、大方桌、小方桌等,紛紛改制成較為罕見的抽屜桌、條案、圍棋桌。實際上,投機者對古代傢俱的改制,因器而異,手法多端,如果不進行細緻的研究,一般很難辨別。

第四招:拆一組兩

利用完整的古代傢俱,拆改成多件,以牟取高額利潤。具體做法是,將一件古代傢俱拆散後,依構件原樣仿製成一件或多件,然後把新舊部件混合,組裝成各含部分舊構件的兩件或更多件原式傢俱。最常見的例項是把一把椅子改成一對椅子,甚至拼湊出四件為一堂,詭稱都是舊物修復。此種作偽手法最為惡劣,不僅有極大的欺騙性,也嚴重地破壞了珍貴的古代文物。我們在目鑑中如發現被鑑定的傢俱有半數以上構件是後配的,就應考慮是否屬於這種情況。

第五招:改頭換面

投機者有時任意更改原有結構和裝飾。如有人認為,凡看上去比較“素”(無裝飾、雕飾)的時式傢俱,年代可能較早。結果就把一些珍貴傳世傢俱上的裝飾故意除去,以冒充年代較早的傢俱。這種作偽的行為,同樣也是一種破壞。

第六招:雜材其中

這種作法常常見於包鑲傢俱。包鑲傢俱早在清代中期就已有之,當時一些蘇式傢俱曾存在這些特點,主要是為了“省料”的考慮,並非出於現在仿作古典傢俱單純牟取暴利的目的。現在的一些所謂“硬木”傢俱,其包鑲手法是在普通木材製成的傢俱表面“貼皮子”,即貼上一層極薄的硬木皮,其內心主材部分則是採用並不昂貴的雜木,偽裝成“滿徹”的硬木傢俱,高價而售。其包鑲傢俱的拼縫處,往往以上色和填嵌來修飾,做工精細者,外觀幾可亂真。需要說明的是,有些傢俱出於功能需要(如琴桌,為了獲得良好的共鳴效果,需採用非硬木做框架),或是其他原因,不得不採用包鑲法以求統一,不屬作偽之列。

第七招:偷樑換柱

採用“調包計”,軟屜改成硬屜。軟屜,是椅、凳、床、榻等傳世硬木傢俱的一種由木、藤、棕、絲線等組合成的彈性結構體,多施於椅凳面,床榻面及靠背處,明式傢俱中較為多見。與硬屜相比,軟屜具有舒適柔軟的優點,但較易損壞。傳世久遠的珍貴傢俱,有軟屜者十之八九已損毀。由於製作軟屜的匠師(細藤工),近幾十年來日臻絕跡,所以,古代珍貴傢俱上的軟屜很多被改成硬屜。硬屜(攢邊裝板的硬性構件),原是廣式傢俱和徽式傢俱的傳統做法,有較好的工藝基礎。若利用明式傢俱有軟屜框架,選用與原器相同的木料,以精工改制成硬屜,很容易令人上當受騙,誤以為修復之器為結構完整、儲存良好的原物。

第八招:改高為低

為適應現代生活的起居方式,把高型傢俱改為低型傢俱。傢俱是實用器物,其造型與人們的起居方式密切相關。進入現代社會後,沙發型椅凳、床榻大量進入尋常百姓家。為了迎合坐具、臥具高度下降的需要,許多傳世的椅子和桌案被改矮,以便在椅子上放軟墊、沙發前作沙發桌等。不少人往往在購入改制後的低型古代傢俱時,還誤以為是古人流傳給今人的“天成之器”。

第九招:刻意作舊

好的硬木傢俱,隨著年代的推移,在其表面會產生一種自然形成的歲月磨痕,有的傢俱木材上會出現一種只有年深日久才會出現的開裂縫,而現在的古舊傢俱作偽者,對一些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傢俱上,比如桌子、箱櫃,在表面用鋼絲球擦出一條條痕跡,上漆後再用茶杯、鍋子燙出印記,用小刀劃拉幾道印子,看上去真有一種飽經歲月滄桑的感覺。還有采用細砂皮在新仿傢俱最容易受到磨損的部位精心打磨,做成使用痕跡,然後上蠟,做成老皮殼。

第十招:速成催老法

俗話說:“歲月催人老”,但這些仿古傢俱卻是通過人為方法進行“催老”的。這種人為手法,就是把新作的傢俱摧殘成久經風霜的“老傢俱”。在新做好的傢俱上潑上淘米泔水或茶葉水,然後擱在室外的泥土地上,任它日晒雨淋,兩三個月裡反覆幾次後,木紋自然開裂,油漆龜裂剝落,原木色澤發暗,顯出一種貌似歷經風雨的舊氣,彷彿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就濃縮在裡面了。若是桌椅類傢俱,就將四條腿埋在爛泥地裡,時間一長,這一截腿就會由淺入深地褪色,呈現一種水漬痕,很能騙過外行。但是真品的水漬痕一般不超過一寸,作偽的往往會過分。

第十一招:偽作包漿

包漿,是古玩的行語,係指古器物在傳世的過程中,其表面所留下的風化痕跡。因木器容易上包漿,而且包漿層較厚,行語又稱這種包漿為“皮殼”,通常呈一層玻璃狀態,非常柔和,木質的紋理自裡而透外,色澤有一種蒼老感,具有寶石般質感,一擦就會顯示出光澤。而仿製作偽的舊傢俱常用漆蠟色作假的皮殼,有的甚至用皮鞋油之類的劣質材料,目的是造假。做假的皮殼的光澤是呆板浮躁的。用手觸控,真品的皮殼光滑溫適;偽品則有一種膩澀之感,有受阻的感覺,甚至粘手。

十二招:蟲蛀傢俱

為達到更加逼真的效果,有些作偽者還在傢俱的抽屜板上做出被老鼠咬過的缺口,或用蟲蛀過的老料做在關鍵部位上,更有甚者,還專門豢養蛀蟲在傢俱上刻意蛀出特殊的效果。有些買家一看到傢俱表面有蟲蛀的痕跡,就心甘情願地掏錢奉上,自以為撿了“漏”了。

第十三招:老料新作

最近在古舊傢俱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木紋開裂、蒙塵包垢、灰頭土臉的“老傢俱”,這些老傢俱,從外形色澤上看,確實有一種歷經歲月磨蝕的感覺。不明底細的購買者,一看到這些古裡古氣的“古董傢俱”,往往會毫不猶豫出資買下,實不知卻掉進了一些賣家設進的圈套裡。這種老傢俱,其實是用老房子裡的建築材料拼做而成的。

綜上所述可知傢俱作偽的鑑別並非無章可循,而是有著一定的規律性。無論作偽傢俱的伎倆多麼“高超”,只要認真觀察,總能找到蛛絲馬跡。本文所論述的觀點是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其他專家學者的經驗並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而得出的,但這裡所概括的只是傢俱鑑定中的一個側面,僅憑這隻言片語很難把中國古代傢俱藝術的豐富真諦闡明詳盡,在這方面將來還要做更多的努力。

傢俱辯識是雅事趣事,有學問有意義之事,傢俱在辨賞過程中所積累的知識不是一朝一夕而成,而是需要漫長的求知過程,誠所謂“積晦明風雨之勤”,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才能領悟到中國古典傢俱藝術豐富的內涵。

(轉自中國古典傢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