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家居百科>百科裝修>

元宵傳統習俗逐個數 | 鬧出喜慶年味來

安家社 人氣:2.46W

春節期間,除夕、七年級是家庭式節日,而元宵節才是眾人走出家門一起狂歡的日子,因此元宵也成為春節活動的高潮,是一年中年味最濃的時候。正月十五鬧元宵,雖說距離元宵還有一段日子,但各地的慶典活動都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中,讓我們也一起提前來看看元宵節都有哪些慶祝方式吧。

Part1:元宵未到提前鬧 特色習俗先知道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傳統社會的元宵節是人們非常重視的民俗大節,它體現了中國民眾特有的狂歡精神,然而現在複雜的節俗已經逐漸簡化為“吃元宵”的食俗,我們還是不能忘記那些非常有特色的元宵習俗。

特色習俗一:元宵節吃元宵

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一樣,都是節日食品。不管南方北方,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閤家團聚吃元宵。元宵節這天晚上是新年中第一個十五月圓之夜,“一年明月打頭圓”,天上一輪圓月朗照,人間則聚食形如滿月的元宵,與自然天象有極微妙的對應關係,象徵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特色習俗二:觀花燈猜燈謎

元宵節也稱“燈節”,這天晚上各地都會舉辦隆重的賞燈活動,街道上處處掛著各式各樣的燈,還有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等,供人們欣賞。

同時,制燈謎,將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到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玩,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也是元宵節的一項妙趣橫生的遊藝活動,使節日的氣氛更加熱烈。

特色習俗三:踩高蹺劃旱船耍龍燈舞獅子

元宵節的燈市上除了有賞燈、猜燈謎外,還有各式各樣的群眾性技藝表演。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踩高蹺、劃旱船、耍龍燈和舞獅子等遊戲。

踩高蹺:的表演者不僅將長木縛於足行走,還能跳躍和舞劍,分高蹺、中蹺和跑蹺三種,最高者一丈多。

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於船中一樣,手裡拿著槳,做划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

舞獅子:每逢元宵佳節,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舞獅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後腳,另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凶猛,有騰躍、蹬高、滾綵球等動作。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在古代,人們把“龍”作為吉祥的化身,代表著風調雨順的願望,因此,用舞龍祈禱神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四季豐收。人們舞起用竹、鐵結紮,外用綢緞或布匹製作的彩龍取樂,表現歡快的心情。

其他特色習俗:逐鼠祭門戶迎紫姑走百病

逐鼠: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祭門、祭戶:祭祀的方法很簡單,把楊樹支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迎紫姑:傳說紫姑本為大戶人家的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所以民間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

走百病: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Part2:千里不同俗 看各地特色元宵習俗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地緣廣大,各地風俗各異,元宵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各地都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些不同省市的元宵習俗。

北京元宵習俗:皇城根下年味兒濃

老北京最熱鬧的節日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節。一年一度的上元燈會、舞龍舞獅、老北京叫賣等老北京民俗味十足的元宵節傳統節目,是老北京市民期待這個節日的一大原因。

傳統的老北京元宵節活動主要由花會、燈會、吃元宵3個部分組成。前門一帶自明清時期就盛行舉辦上元燈會,還為此留下乾隆皇帝每逢此日奉母觀燈、大行孝道、與民同樂的歷史傳說。“前門上元燈會”已被列入北京市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北京市每年元宵節的保留專案。節日當天,這裡的花燈展示、傳統民族手工藝表演展給百姓帶去了濃厚的年味。

山東元宵習俗:千家萬戶百種燈

鬧出喜慶年味來 元宵傳統習俗逐個數

山東的元宵花燈以種類繁多、各具特色聞名。在膠東半島、魯中和魯西南地區,當地人們習慣用豆麵和玉米麵做成生肖燈,按照家庭成員屬相,每人一盞屬相燈,俗傳誰的燈燃亮的時間長,誰必長壽。乳山等地會做一盞“看場佬”燈,形似一肩扛各種農具的老人。滕州的蘿蔔燈別具一格,人們利用蘿蔔的自然顏色雕成各種花樣,十分美觀。德州牌坊燈的製作則最為複雜,先以木杆跨街紮起拱門,再蒙上彩繪絹紗,裡面點燃無數燈火,巍峨壯觀。

江蘇元宵習俗:秦淮燈綵甲天下

南京秦淮燈會可謂聲名遠揚。每逢農曆新年、元宵前後,秦淮河畔處處張燈結綵,逐漸享有了“秦淮燈綵甲天下”的美譽。秦淮燈會上,遊人可以在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景區內欣賞到來自各地的精美花燈。江蘇武進區上元日綁縛蘆葦成丈許之火炬,插於田間,稱“照田財”,用來預卜早潦。火色白者為水,紅者為旱。宜興上元日,兒童戴鬼面具,屈腳振肩而跳,稱之“跳鬼”。

其他省市元宵習俗

其他省市元宵特色習俗

河北省 永平:有病的婦女群聚窯下,稱「陶灸」。兒女交錯度橋,稱「度百厄」。也有人以紙裁剪為九條紙繩,信手打結以卜休咎,稱「結羊腸」。又以十二個面盞貯油放入鍋中蒸熟,以面盞積水之多寡來預卜該月的晴雨
靜海縣:上元節以大饅頭為節食
慶雲縣:元宵節男子請五祖教拳棒,女子請紫姑卜休咎
河南省 襄城縣元宵吃餛飩湯,稱之「團圓茶」,孃家接已嫁的女兒回家過節, 縣元宵慶燈時,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龜。本地有河橋的,相率過橋。若無橋,則以木板搭數丈高之「天橋」,稱為「走百病」
湖北省 雲夢縣:老農夫於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絕地蠶」。兒童則以田鼓迎神,以卜歲事
武昌:「弄龍」要一連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隨龍燈到鄰村赴宴,稱為「龍換酒」
湖南省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為湯,加入韭菜儆果諸物款待客人,稱為「時湯」
新田縣:游完龍燈後,將龍燈付之一炬,稱為「送災」
浙江省 杭州:民間傳正月十五為上元天官賜福之辰,多齋素誦經,匍匐至吳山禮拜
海寧縣:元宵節以精緻的菊花燈為最出名
建德縣:有人家新娶媳婦的,於元宵節設酒祭
江西省 新建縣:民於元宵掃墓插竹為燈
萬安縣:各鄉均於元宵節祀上元神舟
福建省 泉州:花燈別具特色,有香燈、紙折蓮花燈、絲料宮燈、八結燈等等
邵武縣:元宵夜境內廟宇繞境迎香,稱為「淨街」
陝西省 翔縣於元宵節宴請女兒、女婿,稱之「吃十五」。並送燈、送油,稱之「添油」
四川省 四川元宵有「四偷」的習俗:「一偷湯圓二偷青,三偷簷燈四偷紅。」除了偷青是為了強身外,其餘皆為求子的習俗
雲南省 雲龍縣於元宵節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彌勒州元宵後一日燃香於橋,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據說可以去疾病
廣東省 廣東深圳:元宵的習俗是,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慶燈
南雄:鬧花燈時,父母取龍燈上之龍鬚線給小兒繫帶,據說可保兒童無疾病。又取龍燈內殘存的蠟燭照床下,據說可以產貴子

Part3:共慶佳節 少數民族也“鬧”元宵

正月十五是元宵佳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很多人以為只有漢族人過元宵節,其實不然,民俗專家指出,除了漢族以外,中國從北到南,從東到西,至少有16個少數名族也過這一節日。

過元宵節的少數民族

中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其中與漢族一樣也“鬧”元宵的少數民族有16個,分別是滿族、朝鮮族、赫哲族、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回族、錫伯族、藏族、納西族、瑤族、畲族、布依族、黎族和仡佬族。不同民族在這一天的習俗可能不同,但是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無一例外地追求歡樂、祥和、團圓和喜慶。

藏族:酥油花燈節

藏族在藏曆正月十五要過酥油花燈節。類似於“元宵節”亦稱“花燈節”。十五晚上,滿街搭起花架,上面用酥油堆塑成各種人物、花木、鳥獸等圖案。精彩的圖景、多姿的燈花吸引了萬千觀眾。人們在塑花之下,狂歡歌舞,徹夜不眠。在青海涅中塔爾寺,擺花也是燈節的重要節俗活動。

納西族:棒棒會

鬧出喜慶年味來 元宵傳統習俗逐個數 第2張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是麗江的納西族的“棒棒會”,也叫“彌勒會”或者“米拉會”,據傳最早在麗江玉皇閣舉行,當地喇嘛教徒朝廟唸經,村民進香祭拜彌勒佛,後來漸漸演變成農具交易會,其中以用作斧頭把、鋤頭把、鐮刀把、錘子把等的木頭棒棒最多,所以簡稱為“棒棒會”。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則意味著年過完了,大家開始忙著準備春耕,需要添置一些新農具,這就是麗江棒棒會的由來。

景頗族:目腦縱歌節

正月十五是雲南景頗族的“目腦縱歌節”,是景頗族獨有的舞蹈盛會。目腦縱歌的表演不受人數限制,少則幾人,多時達上千人。目腦縱歌表演時,在被稱為“腦雙”的兩位男子領舞人的帶領下,男子雙手握住長長的景頗刀隨著音樂邊揮邊舞,衣著精美的婦女抖動彩帕或彩扇,體態輕盈地扭動著腰肢,滿身的銀飾像千萬個小太陽隨著舞步的晃動,發出海浪般有節奏的潮音。

苗族:偷菜節

流行於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也是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群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為偷萊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偷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大家吃一頓即可。偷菜不怕被發現,被偷的人家並不責怪。大家把愉來的榮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據說誰吃得最多,誰能早得意中人,同時所養的蠶最壯,吐出的絲也最好最多。

彝族:巴烏節

彝族的傳統節日巴烏節在農曆正月十五。“巴烏”意為“打獵歸來”。節日中的巴烏舞由十二面木鼓、十二面鉈鑼和十二支嗩吶(閏年各用十三件)組成樂隊伴奏,由三十六名年輕女子披上虎、豹、熊、鹿、虎子、兔、狐等的毛皮或者頭插錦雞和各種鳥雀的羽毛。裝扮成飛禽走獸,圍繞火推踏歌起舞,表現各種動物的姿態,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獵手們則手持弓弩或鋼叉,表演各種獰獵動作。節日期間,還要進行耍龍燈、獅燈、白鶴燈等活動。

其他少數民族元宵習俗

少數民族元宵習俗

布依族 正月十五祭奠逝去的親人,要在墳塋的四周點燈
黎族 元宵節是黎族的小年,晚上要殺雞設家宴,全家大小齊集
達斡爾族 達斡爾人稱為“卡欽”,這一天,嫁出的姑娘回到孃家,給父母長輩拜年。家裡也要吃餃子,以示團聚,晚上吃餎餄面
鄂倫春族 正月十五這天要進行相互抹黑臉的活動,青年人給老年人抹黑臉時要先叩頭
朝鮮族 有在元宵節喝“耳明酒”,吃“五穀飯”的習俗,預祝風調雨順、人泰年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