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設計>大設計>

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 | 蔡孟:光的設計

安家社 人氣:2.37W

蔡孟:光的設計,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

蔡孟

1991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

1996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

200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獲博士學位

2010年至今, 中國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集團)設計研究院,照明設計所所長

2007年~2009年, 中信建築設計(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照明設計總監

2006年~2007年, 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設計一所,照明設計總監

2005年~1994年,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師

主要照明設計作品

·國開行總部大樓,2010年,建築照明   位於北京市長安街復興門,建築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

·北大歌劇院,2010年,建築照明   位於北京大學東門,建築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

·交通銀行大廈,2009年,室內照明   位於北京市金融街,建築面積約為10萬平方米

·福建廣電中心,2009年,景觀、建築照明   位於福州市,佔地面積約為4.5萬平方米

·黃花國際機場,2009年,景觀、建築照明   位於湖南長沙,佔地面積約為40萬平方米

·長沙湘江風光帶,2007年,景觀、建築照明  位於湖南長沙,總長約為3.2公里

在有關設計的各種話題中,我們最熟視無睹亦最不容忽視的是光線的營造。說無睹,是因為它無處不在,被我們認為理所當然;說不容忽視,恰是它作用於我們的內心感受,有意無意中,我們被它所營造的氛圍所感染。

然而,很好地運用光線,即創造性地設計光線,遠非非此即彼,只有技術與藝術完美地結合——似乎所有的設計都適用於這句——設計師才算是觸到了光的靈魂,也算是對這種自然天賜的尊重。

於是我和照明設計師蔡孟的交談,也沒有逃離技術與藝術,他說對光的設計,這點尤為突出。

記者:單說在室內,光的設計比重佔多大呢?

蔡孟:不好說,每個人對它的理解不一樣。我覺得光環境非常重要,因為室內是個閉合的空間,光環境是要把自然界的光或者狀況體現在室內。以前我們只注重解決功能問題。比如一個360度發光的大燈泡,它能解決照明問題,但是想要塑造空間的環境和氛圍,它就太單一了。

人的情緒是多樣化的,需要的空間感受各不相同,這個時候光的重要性就顯現了。準確地說,人的需求的複雜化,或者生活的豐富性,決定了光的重要性。光最大的一個功能是,能重塑整個空間環境。例如白天感覺是很理性的環境,通過光的二次塑造,可能營造出另外的東西——曖昧?情緒化?娛樂性?當然都可以,只要被需要。

這都是硬體的東西無法達到的。比如你擺了一個很方的桌子在這裡,要求突然讓這個純辦公的環境變成別的空間,通過這一個傢俱你很難創作,但是光就完全可以做到,可以彌補此時空間環境的不足。

記者:從發展看,目前在室內設計方面,光的設計還處在最基本的滿足功能需求階段。

蔡孟:對,可以這麼說。10年前在北京找一個照明設計師很難,沒有職業的照明設計師,只能找賣燈具的人,還能滿足一些功能要求。但是缺少很多,缺少氛圍的塑造,也缺少技術性,因為沒有一個準確的技術含量。

現在節能越來越重要,如何通過一個很好的設計理念重新分佈光能源並選擇合理的電器節約能源就顯得更為重要。現在國際室內照明越來越科學化、合理化、綠色化,這對我國的照明設計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和刺激。

在歐洲,很多設計理念5年前就開始推廣了,比如垂直照明(也稱立面照明)。什麼是垂直照明?簡單地說,就是進到一個房間後,你對空間的界定實際上不在於地面,而在於牆面。人們對300平方米的大堂的空間感並非來自地面的鋪裝,而是來自四周圍合的牆體。通常的照明做法是把燈具裝在頂上,地面被照得通亮,但牆面是黑的,我們無法拖著一個受光面移動,此種情況下我們感受不到這個光的存在,如果地面鋪上地毯那就更糟糕。

垂直照明就是立面要亮,如此即使垂直功能性照明度不是很高,人們同樣會感覺到牆面、空間的亮度,而且用電量會降低很多,燈具的使用量也會減少。這種新的照明設計理念,催生了一些新的燈具——以前的燈具都是垂直配光的,光下來就是圓錐體;現在不是了,偏配光使得洗牆燈問世,光洩下來像水一樣把牆面從上到下洗了一遍。傳統燈具是做不到這一點的,要節約地科學地用光,就只能依賴於新的技術解決立面照明問題。

現在大量的燈具供應商開始研究偏配光燈具,這對設計是個促進。以前做博物館畫面照明的設計,我們只會用一種燈,現在可選擇性就很多了,這給設計帶來了很多方便。照明新技術為設計提供了多種可能性,比如LED節能技術。

綠色照明不單單是節電,還要採用最先進的技術來體現這個概念。燈具的生產和選用要考慮它的回收性、施工的便利性等。節能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實現,可以通過光源的選擇,比如LED,也可以通過控制系統來實現。通過控制系統節能是非常可靠的,據實踐,用控制系統可節電30%~40%。通過研發,控制系統還可以更綠色。

記者:技術有保障,設計就能有發展?

蔡孟:照明設計現在也是市場化,所以設計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個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專業上,主要看你對前沿的燈具技術的瞭解。世界最先進的產品,設計師一定要熟悉,如果不熟悉,設計很難做。很多時候,國內設計師遇到廠商推銷燈具,許以利益,這個做法不對。如果你經常用一個十分大路貨的產品,將永遠得不到新的感受,那種體現新技術水準的感受。

當然很多設計師也會做一些不理想的專案,以彌補經濟,這很正常。但是有些專案,就得靠設計師對前沿產品的熟悉程度,才能做出一個有追求的設計,所以對國際專業的瞭解,一定要及時。國際上的照明行業在上世紀50年代就起步了,而我們的確很晚,須要做大量的功課。

真正的照明設計是重新塑造一個光照環境,它有科學的東西,也有理性的東西。在熟悉了技術標準的情況下,設計的藝術性就非常關鍵了。目前,我們國家好的照明設計師很少,原因是設計人員很難有良好的心態和知識結構把很理科的很技術性的東西消化掉,並且欠缺藝術修養。我一直認為照明設計要做得好,一定是技術與藝術結合得好。照明設計是一個技術要求非常高的專業,同時還要更多地強調藝術性的東西,因為設計師要用這種設計去引導市場、引導消費。

記者:我們國內的照明技術對設計起到什麼樣的輔助作用?

蔡孟:只是價格低廉,不具備任何優勢。而這種低廉的價格並不是技術發展的結果,相反是因技術的欠缺而產生的停滯。作為照明設計師,我也很困惑,想用好的產品,只能用國外的,然而甲方對此預算沒有概念。照明設計一般不作為獨立的成本,燈具產品成本只佔工程預算的5%,這其實是不夠的。照明設計要追加預算,但是甲方本就沒有考慮這塊,照明設計師也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對於照明設計師來說,更多的只是對產品的熟悉,不可能介入到產品的開發,進行技術探索。我們所追求的就是能把光環境塑造好,同時達到一個目的:糾正以前室內設計那種常規化的照明設計方案。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

記者:照明設計對空間——任何空間——干預有多大?

蔡孟:舉一個蘇州酒店的例子。由於酒店的景觀面積有9萬多平方米,設計初始就得有一個通盤的清晰的思路。以前整個區域就一個顏色,照明設計有三點比較基本的東西:第一是色溫。色溫就是色彩,用紅的、白的還是其他什麼顏色,這是有區別的。第二是照明空間,做多亮?國家大劇院的照明設計就是個例子,最早做的是建築外立面的照明,按照歐洲標準是60個赫茲,結果你發現夜晚路過的時候找不到它,太暗了,因為長安街的整個照明裝置太亮了。第三就是選擇寬的光度還是窄的光度。這些就是我們講的生態化技術。

從景觀上來講,道路只有一個顏色,公園區也只有一個顏色,沒什麼變化。在該酒店的景觀照明設計上,我們作了突破,就是要營造不同的氛圍——下午七八點之前,塑造一個夕陽下的感覺,就是暖暖的金黃色的標準;下午8點到晚上12點之前,塑造另外一種氛圍,色彩還原性比較高,看什麼東西都很舒服,像白天的色彩一樣;晚上12點以後,我們就覺得能不能把月光拉進來,塑造那種很清冷的感覺。

像這種突破,在以前那種景觀照明或者園林照明一個色彩的時代是不會出現的。其實,很多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日新月異的技術手段,比如LED的色彩變化,去做各種各樣的顏色,來豐富景觀照明設計。

記者:用發展的眼光來看,照明設計行業的潛力有多大?

蔡孟:中國的市場會很大。儘管如此我始終認為應該有一個度,城市也不一定是越亮越好,脫離文化、脫離實際地製造一個地標是很噁心的一個事兒。美國國家海電局曾在太空拍過一張地球的照片,一般說法是哪裡最亮哪裡就是地球上最發達的地區,從照片看,西藏那兒是黑的,北京、上海都很亮,意味著消耗能源也很多。我個人認為圍繞能源做設計,將來應該是一個長期的方向。

記者:談光的設計的時候,我個人感覺我們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自然的光,我們時常沒有很好地利用它。

蔡孟:我覺得這跟建築設計師和室內設計師的關係非常大。現在歐洲的很多設計很巧妙,如果光下不來,通過倒光屏就可以把陽光折射進來,充分地利用了自然光,這就是節能的措施。我們的設計起步晚,需要加強和國外同行的交流,他們的確經驗豐富。學吧,跟著人家跑,過幾年,我們自己也就漸漸跑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