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設計>大設計>

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 譚精忠

安家社 人氣:2.34W

譚精忠,生於臺灣,當代資深室內設計師、藝術收藏、跨界策展實踐者。與他的談話發生在一個愜意的午後,在身體欠佳的情況下,和藹善談的他依舊完成了我們近1小時的採訪。若不是時間關係,我想也許我們可以就設計、藝術、設計大環境等等這些話題聊上一整天。整個對話過程中,他那智者的豁達時不時將我們引入無限的思考,不像是採訪,這更像是一堂生動的講座,令人意猶未盡!

他的角色有很多,一位從業近30年的資深設計師、從臺灣到大陸發展的管理者、優秀的講師、藝術策展人。當問及他給自己的定位時,他謙虛地說“隨緣”;作為室內設計的前輩,對於設計師新秀,他的寄語是:“我希望他們馬步蹲的穩一點,當你把很多東西都練成型了,未來絕對會有你的一席之地!”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譚精忠

個人簡介:

生於臺灣,資深當代室內設計師、藝術收藏、跨界策展實踐者。1989年,成立譚精忠室內設計工作室,1999年,相繼成立動象國際室內設計有限公司(臺北)、大隱設計集團(上海)、設藝之間、君遠建築師事務所、大譯國際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設計風格以【新東方】為標誌,將當代藝術與空間結合,東方元素的應用在業內獨樹一幟。作品多次榮獲國內外室內設計大獎;連續多年入選《中國環境設計年鑑》、中國十大當紅設計師等。任教:臺灣實踐大學講師、清華大學環境藝術學院講師。

自1999年起,涉足藝術、空間跨界策展。先後舉辦:《一瞬之光》、《無聲之詩》、《總統的祕密》、《有龍則靈》、《野人獻曝》、《體.驗》等展覽。

簡歷:

1965 生於臺灣

1984 復興美術工藝科畢業

任職於譚國良設計事務所

1989 成立譚精忠室內設計工作室

1990 獲義大利TECNHOTEL PACE INTERIOR DESIGN AWARDS

1992 任實踐大學 設計管理學院講師

1999 成立動象國際室內設計有限公司 總經理

2002 成立(上海)大隱室內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董事長

2003 成立(臺北)大隱室內設計有限公司 董事長

2004 成立 (上海) 大研室內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2006 成立 (上海) 大衡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 大衡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2011 成立設藝之間有限公司

2013 成立君遠建築師事務所、大譯國際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獲獎經歷:

2006 ASIA PACIFIC INTERIOR DESIGN AWARDS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

2007 JCD ( Japanese Society Of Commercial Space Designers ) 日本 ENJOY-Service space

Gold Prize 金獎:山妍四季接待中心

Silver Prize 銀獎:長虹凌雲接待中心

2007 臺灣室內設計大獎/公共空間類TID獎

2007 2007年度中國十大樣板房設計師/中國建築裝飾協會設計委員會

2008 上海國際設計周住在中國最佳設計/上海國際設計周組委會

2009 2009年中國房地產室內最佳機構/中國建築裝飾協會設計委員會

2009 入選中國環境設計年鑑2009/中國美術協會中國環境設計藝術委員會

2010 入選中國環境設計年鑑2010/中國美術協會中國環境設計藝術委員會

2010 中國十大照明應用設計·最佳人文氣質獎/中國建築裝飾協會設計委員會

2011 入選中國環境設計年鑑2011/中國美術協會中國環境設計藝術委員會

2013 CIDA中國室內設計大獎 居住空間獎:馥華雲鼎專案/中國室內裝飾協會

出版物:

2010《初心集》: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第2張

《初心集》

一本記錄與譚精忠先生合作的跨國、跨領域9位藝術工作者的創作過程集錦。藉此書傳達大隱設計集團多年來堅持推廣「設藝之間」——將當代藝術帶入設計空間的理念。

2011《一瞬之光》: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第3張

《一瞬之光》

本書收納了40位藝術家在臺灣建案都峰苑接待中心裡一次藝術參與空間的執行之旅。藉此書拋磚引玉,促使更多人開放與藝術相遇的新體驗,也讓更多不同產業的人看見臺灣當代藝術的能量和價值。

2013《有龍則靈》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第4張

《有龍則靈》

完整收錄譚精忠先生於臺北板橋馥華雲鼎接待中心策劃的《有龍則靈》展覽,以「包容的想象」作為藝術策展與空間構思的開端,從建築設計到集合藝術家們為本案創作而展覽,結合亞洲各國的作品,讓觀者體驗亞洲藝術的魅力。

策展紀錄:

2015 《體.驗》攝影展,臺北動象/上海大隱

2014 《他者.距離——兩岸當代藝術交流展》,高雄市立美術館

2014 策劃〈可居室〉作品參加《他者.距離——兩岸當代藝術交流展》,湖北美術館

2013 《野人獻曝》攝影收藏展

2013 《有龍則靈》,板橋馥華雲鼎

2012 《總統的祕密》,中國時尚家居展

2011 《無聲之詩》,上海大隱室內設計總部

《一瞬之光》,新莊都峰苑

《亞洲當代藝術新勢力》,臺中精銳建設惠國段市政廳接待中心

尊勝吉林路白金苑接待中心

2010 高雄璞園都廳苑接待中心

2009 《衝突與對立》,上海大隱室內設計總部

2008 海悅敦南苑接待中心

天母紘琚接待中心

2007 富邦建設天母777接待中心

昱紘建設山妍四季接待中心

1999 《新東方.意象》,元大臺北清翫雅居接待中心

理念和態度的傳承對設計來說極為重要

相比其他的設計大師,譚精忠相對低調、內斂,在默默地研究傳播空間與藝術。設計之餘,譚精忠熱衷於於收藏當代藝術品,提出空間藝術化的主張,這是其設計的一大鮮明特點。每年,譚精忠都會在上海的公司舉辦一個展覽,與朋友們分享其收藏的樂趣。隨緣,對自己身份定義一個非常棒的詮釋,因為,清淨的、平等的的心,會不斷地生成智慧,用正面而樂觀的態度,去設計、去經營、去傳承。

您是如何定位現在的自己,是策展人、設計師還是其他?

【譚精忠】其實我並沒有對自己有一個特別的定義,因為多數情況下我仍然是一個室內設計師,因為我對藝術的熱愛,讓我不自覺變成了人們眼中的藝術愛好者。但也是因為這種愛好,我會通過自己的方式傳播藝術,表達我對空間和藝術的理解,所以我也做策展。但這種策展我不敢說是專業的,因為還有很多很多更專業的成為策展人,只是策展的目的和方向不同:或熱愛藝術而展,或因為商業需求,而我就只是希望傳達一種對空間和藝術的看法。對於自己的定位,我想說可能職業中會用執業證書的方式衡量一個人是否專業,定位在那種級別或層級,對於那些依靠證件證明自己的設計師來講,我可能更想選擇這種自由的方式,我只想一切隨緣。所以如何定義?就讓藝術和作品來說話吧。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第5張

《有龍則靈》展覽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第6張

《有龍則靈》展覽

您目前的工作重心放在哪裡呢?

【譚精忠】我今年剛好50歲,對我來講,這意味著另外一個開始。室內設計是我的職業,是我安身立命的工作。我非常愛設計,現在更多的關注在藝術與空間的結合,並做類似藝術對話的事情,不是我放棄了設計,而是像戀愛一樣,有自己熱愛的事情,也有自己更關注的另一伴,與其說是事業上的劈腿,不如說是關注點的多樣化和層次感相結合。就像從前我們割裂了空間和藝術,也如同內地拆分硬裝設計和軟裝設計一樣,都是有弊端的。東方講究延續和傳承,割裂原本設計師的初衷,最後呈現的作品永遠都有一種感覺,讓你看著不完整的故事斷斷續續而又詞不達意,如何體現設計的本質精神?通過我目前做的事情,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更多作為追求設計,執行設計和關心藝術的同仁,用真的故事和誠意表達空間的意境。哪怕是在樣板房裡,我希望擺進去的東西是有價值的,無關物質價值的多少,而是應對空間需求和藝術家、設計師本身的期望而擺對的,真的能夠表達和講述故事的東西。至少我的設計公司專案裡,我會苛求我的藝術品、畫作和我要求的是真正希望能夠正確講述一個故事,對生活的人住在其中能夠傳達感受,表述情緒和深感溫度的。其實我一直在做設計,我也在收藏藝術,我通過策展來傳達我對藝術和設計的理解,通過這種活動的過程,去延續一種傳承的概念給我自己的公司和我的員工。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第7張

譚精忠收藏單品(一)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第8張

譚精忠收藏單品(二)

對於公司團隊的發展,您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譚精忠】理念和態度的傳承是對於企業內部發展最重要的!我把自己的團隊拆分成很多個子公司,用心把他們做大而把我自己做小,這是屬於我的方式;培養企業的接班人,需要讓他們有屬於自己的藝術涵養,而不是複製出很多個“我”,希望他們的設計能夠按照自己的堅持和初衷獨樹一格,而不是面對市場的變化做無謂快速商業化的產品,那樣則失去了作為設計師的靈魂;希望通過一種方式告訴團隊成長的年輕人,希望成功但不要重心在於表象的包裝,而是真正的樹立自己的藝術氣質,和深厚的設計根底,才能真正有意義的保持在不敗的今天有一席之地。

時間會變,人也會變,以前的我可能更貪心,會更希望自己擁有很多的技能,做更多的事情,而現在我會學會適度,不適合我的就隨遇而安。而我更關注的是儘量把自己能夠做的設計做到有故事、有畫面、有生活態度,又輕鬆的感覺。這是我一直在以身作則的告訴團隊的設計師,因為設計師為了人的再出發或者追求更高生活境界而應運而生的,如果沒有對生活品質和品位有要求,那也就沒有所謂的設計存在了吧。

成立子品牌公司,為年輕人提供實現夢想的舞臺

中國室內設計發展的三十多年,其中的艱辛、曲折以及收穫的喜悅都令譚精忠一生難忘。一年又一年,有些設計公司隨著力量的增強在不斷地發展壯大;同時,也有一些公司會隨著浪潮而銷聲匿跡。在這個以打品牌戰略牌為主的時代,譚精忠珍惜人才,為了給年輕人更多施展才華的機會,他利用多年來積累的經驗和資源,幫助他選擇的經營者培植新的子品牌公司,給他們一個舞臺施展自己,拓展出越來越寬闊的發展道路。

大隱室內設計有許多品牌,包括大恆、大邑等等,那他們各自的工作範圍和內容是什麼?

【譚精忠】現在上海有三個品牌:大隱、大衡和大研;在臺北有四個品牌:動象、大譯、大遠,還有一個是設藝之間。其中設藝之間,即設計與藝術對話後的新生和他們之間的空間。這個品牌是專門幫我處理藝術相關事情而特設的。這些公司各有特色和專長,有從事建築設計,也有從事商業空間設計的;有從事室內空間的,也有從事藝術品相關的。從經營的規模和大小上也是有差別,就像設藝空間這個公司一定不賺錢,因為它一直在幫助我尋找藝術界底層的藝術家,培養這些藝術家,購買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也不是純粹為了收藏,更多都送給了我的客戶,而這些年輕藝術家,也因此和我合作開創更多的好作品,甚至有些是我待他們從藝術研究所畢業之後幫他們找一個好的畫廊,幫助他們完成夢想,協助我保證給予設計空間的真品之意,樂在其中。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第9張

設藝之間合作藝術家郭緯豪作品《福祿之珠》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第10張

設藝之間合作藝術家沙彥羲作品《水瀑》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第11張

設藝之間合作藝術家李啟豪作品《雲間樹隱》

通過展覽,分享空間與藝術的對話過程

上海大隱辦公室被賦予了另一種生活動力與奮發的生命力,它有著無數感動人的地方。譚精忠每年都會在這裡舉辦展覽,比起辦公空間,她更像是一座美術館。譚精忠說,這些展出沒有任何盈利目的,僅是為了和同事分享結果和過程。他希望通過展覽,延伸設計的精髓,讓更多的人體驗到設計的靈魂。

上海大隱的辦公室是一個loft的形式,您能描述一下它改建的過程嗎?

【譚精忠】它的前身是上海航天所的一個工廠,專門做儀表板零件,也是舊城區改建的發展重點。那個辦公室在改建之前,周邊幾乎沒有一棟完整的房子,全部是破瓦殘牆。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第12張

大隱辦公室改造前

我跟我的搭檔吳政道先生髮現這個房子時一直在猶豫要不要租用,因為它當時看起來快要塌了,玻璃都是碎的,非常舊。它的一層樓有450平米,挑高有12米,對我們而言,相當於花一倍的錢多得了兩層樓的空間,我們考慮把這部分“意外”省下來的資金去做外觀。當時是很冒險,一方面這裡當時屬於荒郊野外,另外一方面,我們還不知道這房子的結構到底怎麼樣,後來請專業的結構技師來看,後來發現這裡的結構很好,於是我們租下它,就開始做外觀,像重新蓋一棟房子一樣開始去修。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第13張

大隱辦公室外景改造後

我們用最簡單的清水混凝土加油漆去裝修它,外觀是六道大的牆門,凹進去有個窗那樣的感覺,做完之後從外觀上看它是一棟白色的建築,後面是院子,有一個小水池,然後近看一顆四季桂;牆面綠綠的的爬山虎從每年夏天開始生長,我們倡導共生的概念。如果一個公司是一棵樹,那麼這棵樹需要有根基,根要扎得很深,慢慢成長,長得太快會容易被風吹倒。所以我覺得一個健全的公司就是要這樣慢慢成長,但是我也不敢說這個公司一定會長成大樹。只要它自己長得快樂就好。做這個辦公室的概念也是這個想法,做內裝的時候我跟合夥人確實是有不同的想法。當時我希望把這個12米挑空留下,我覺得如果留下,這裡就像是一個美術館,我的員工在這樣的空間裡面工作,是不是會更有情緒和想象力?但是合夥人希望把挑空用掉。當初樓梯也不是在那裡,現在樓梯是我們另外做出來的。一進門挑空12米,這個空間其實很浪費,但是沒有一進門的那個感覺,那這裡也就是一個平凡的辦公室。

您在當初改建這裡的時候,目的就是建出一個藝術空間嗎?

【譚精忠】我們把這裡作為一個美術館,是我們設計的一種概念和追求。十幾年前我們辦了第一個展覽叫做《面向》從此以後更多的內地公司開始舉辦更多的展覽,或許就是一種影響和啟程吧。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第14張

《面向》攝影展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第15張

《面向》攝影展

大隱辦公室近期也有攝影展正在展出,當初做這個攝影展您的初衷是什麼?

【譚精忠】這個影展的名字叫做《體驗》。因為現在的年輕人抄襲能力強,但是原創能力很弱,一方面是跟他們生活體驗的匱乏有關,另一方面也是說明他們還仍欠缺對所從事相關的物質及材質的瞭解和深究。藉此一個影展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影響和帶動他們重新認識瞭解和探究。這幾年我因為對影像收藏非常感興趣,而《易經》中正巧有一理念叫做“觀我生”,就是觀察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我看來觀察其實對設計人來講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所以通過董陽孜的書法,讓我靈感一動就有了今天的“體驗”。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第16張

《體驗》攝影展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第17張

《體驗》攝影展

《體驗》其實表達的就是自己去體會和實驗,當你拍一張照片其實講述的自己,是自己對事物的感受和當下情緒的反應。瞬間視覺的移動和咔嚓的那瞬間,留下來的就是你自己關乎情緒和感悟的靈感激發;當然簡單的攝影其實人人都會,但它其實不僅僅體現的是瞬間記錄下的畫面,還包含了劇情一樣的攝影,合成的技術作品等等。記得我第一次被吸引的其實洪磊的《竹林七賢》,一張照片中將7個人的服裝,道具,場景,燈光,以及背景都表達的淋漓精緻。這其實比繪畫要更難!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第18張

譚精忠攝影作品《太陽死了》

我自己也參加了這個影展,說起我自己的作品,其實真的很偶然!那天在北京早上,4點起準備趕飛機,當時的太陽非常漂亮,我就順手拍了十幾張,之後在飛機上再次翻閱和回味時,雲彩上面有個很清楚的“死”字,原來當時相機拿倒了,因此這張照片取名叫《哇!太陽死了》。太陽不可能死,他每天都要起來工作,沒有休假,我是用這樣的方式去表達。這是一種逆向思考!我們每天都在抱怨,但是太陽每天上班卻沒有抱怨過,渺小的人類又有什麼好抱怨呢。說回這個影展,我就希望人在拍下這張照片的時候是有溫度的,你看這個照片,就會知道他是不是為這個題目而拍,有些人是篩選之前的旅行照片,有些人為此特地去拍,有些人報名了根本就沒去拍。這就是一種態度的表達!做這個影展,我們找了5個攝影大師來做評審,還找了常易-攝影界很有名的法國攝影師。起初我們拿到100多件作品,再從100多件作品中選出你們現在看到的這些得獎作品。上海團隊得獎作品展現出他們在攝影的時候有很多思考 ,包含一些喜歡合成來體現作品的意境;而臺灣攝影師拍攝比較隨性,不會想太多,就直接捕捉當下看到的東西。我個人覺得攝影真的是用捕捉的一剎那,留下的是永恆,無法重來刻制。

近期還有其他展出嗎?

【譚精忠】做一次展出需要耗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我們每做一次都需要精心的籌劃和實現,而我們的展出也沒有任何盈利目的,僅是為了和同事分享,分享結果和分享過程。如同這次週六的展出週日還會讓同事們帶著朋友和家人一起來作為家庭日感受活動的精髓。甚至很多同事的父母和朋友都是遠自大陸的各個省市遠道而來。也因此我們不會出於什麼商業化的目的頻繁辦展。這次展出時長一年,同樣歡迎大家都來感受我們的企業文化。

不忘初心,專注設計,才會有更好的發展

談及大環境對設計行業的影響時,譚精忠提出了內地設計行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他認為用心做出的設計才會更完美。而內地房產的需求,似乎人們模糊了引領和界定,真正適合與否和消費者的喜好似乎沒有很客觀,以至於風格掌握在開發商的思維裡,無關地域房型或真正空間是否適合要求的風格,這是內地最大的問題。

您認為市場環境的好壞對設計公司或設計師的發展有何影響呢?

【譚精忠】現在,臺灣有很多小型事務所,他們根本不想去內地發展。因為到內地發展太快讓他們深感無力做更好的東西。臺灣有很多自成一家而規模不大的事務所——這是臺灣特色。因為規模不大,所以開銷也不多,他們很專注在一個案子上,一點點的耐心去做,有時候是一兩年,甚至一個住宅做一年半。相比之下內地是兩、三個月,一個樣板房做一個月的也有。記得我們第一個樣板房是在浦東的香梅花園,包括設計、施工、還有從臺灣空運過來的傢俱,週期要求是28天。做完這個專案之後我們全部累垮甚至住院。如此太過商業化卻忽略合理化的要求其實很不合理。方案的修改和完善是很常見的,但是做到一半再修改,推翻原有的意圖和方向則是非常費時費力及費心的。但目前的房地產多數節奏如此之快,我想如果有一天設計可以針對適合的用心做下來,作品應該會更出人意料!目前就內地房產的需求,似乎人們模糊了引領和界定,真正適合與否和消費者的喜好似乎沒有很客觀,以至於風格掌握在開發商的思維裡,無關地域房型或真正空間是否適合要求的風格,這是內地最大的問題。相比下來,臺灣的市場沒有大陸多,設計行業的競爭更大,反而激勵更多臺灣年輕設計師更專注和謹慎用心的去研究設計的語言,這也是目前最凸顯的現象了。

現在有很多臺灣設計師到內地開公司,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譚精忠】很多臺灣設計師在內地的發展不容樂觀,同樣有很多失敗的現象,堅持不了最初的設計理念就會在市場的衝擊下開始質變。而堅持的也有做的很成功的。選擇都在自己的手上,看你更看中哪一點,無關絕對的正確和絕對的錯誤。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第19張

譚精忠作品:廣州中信西關海

臺灣設計自成一派的風格,是不是也受到日本設計的影響?

【譚精忠】絕對有,但現在臺灣做東西跟日本風格還是略有不同,曾經臺灣被日本殖民,日本留下一些很好的東西,也留下不好的。所以有很多人承襲了老錢的那一派,很多企業家受到日本教育。日本有個很好的教育是對許多事情做深入研究,有不斷精進的特性。比如日本學習德國,又想要超越德國,所以很多東西非常細,縫隙之間一毫米都不能差。最近發現日本的設計空間,已經沒有之前想象的那麼偉大,因為算計的太精準。所以做任何東西都要有深入研究。我現在介於商人和設計師之間,所以就發展副牌。設計是否受到影響?當然有。像英國的圖就很難讀,我們現在是用日本和英美圖法的合成,一張圖就可以讀懂,這樣工人就可以看得懂。因為人口效應,貧富不均,所以會產生很多問題。

】最近有主持一些有趣的專案嗎?

【譚精忠】有幾個。最近我在做一個大型售樓處,跟過去的一些專案不同,這個專案可以當做一個媒介空間,承載3-5年,其中有兩個藝術家工作室,不定期找些藝術家在其中製造未來可以進入其中的一些作品。在售樓處的一層,沒有任何商業氣息,單純的作為一個美術館,只有走到二樓才是銷售展示中心。我希望將優秀的臺灣藝術家引入進來,跟空間產生對話。當作品孕育出後便直接放入其中做展覽。

目前我們正在設計一個藝術酒店,這是第一次也是我的最後一次。因為設計師做藝術酒店的開發很好,但運營或投資不一定都會成功,而我希望做的不單是簡單的設計,而是飽含人文、關懷、包容和想象的理念傳達。如歐洲曾有個米其林餐廳發願:因為現在全世界平均每天浪費40%的食物, 而這40%食物是可以被再利用的。所以那個餐廳老闆堅持每天去超市找過期但可以食用的食物回來製作,餐廳沒有選單,找到什麼就做什麼,所得的收入就拿去幫助那些應該幫助的人。過剩的東西被丟掉其實是一種自私而浪費的行為!所以我們處理食材的一個做法根本就是錯誤的。

】作為室內設計的前輩,對年輕設計師有什麼建議嗎?

【譚精忠】說到前輩,我就有點感傷,曾幾何時我都是團隊裡最小的。過去我們對前輩是非常非常尊重的。現在的年輕人為了快速的發展,會比較不懂得尊重。但是我碰到這樣的人,還是儘量去包容和照顧。你看現在中國設計師的流動率非常高,但是我們公司的流動率很低。也有那種做了很多年我們會把他派去管理分公司的。現在有個速食理論:年輕人希望事事很快見效,像西醫一樣,快速治病,但是把好的細胞也殺死了。中醫就是很溫和但是比較慢的去治療。我們過去是一個很好的時代,現在的年輕人比較辛苦,面臨的競爭很大,市場也不是很明朗。現在有很多的國際設計師、空間設計師還有海歸回來都在進行一種彼此的抄襲和排擠。我覺得蹲馬步還是要蹲穩一點,不要太急著有物慾,當你把很多東西都練成型了,未來絕對會有你的一席之地,但是如果只用花拳繡腿就要闖江湖,那麼被淘汰的可能性非常大。

譚精忠:開啟空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 第20張

譚精忠作品:天母紘琚

本文內容由“中國時尚家居網站領導者”本站獨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