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設計>大設計>

蘇州仁恆·耦前 | 邱德光作品

安家社 人氣:6.1K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2張

蘇州仁恆以一道古城開發的時代命題引我們入局,介入一場「迴歸式創新」:即以當下文化時態的人居創作,去對話並融入蘇州文化所勾勒的認知傳統。??傳統與當下,兩個天然對立的關係成為本案的設計出發點,發散而至人與自然、外物與內在,自我與他者……一系列關係的綜合。

耦前別墅的設計,

恰是一場得「耦」記,

一次對「關係美學」的深入探索。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3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4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5張

古今蘇州,園林至貴。而耦前一案,坐落於世界文化遺產耦園南側,寒隱蘇州古城一片園林挨著園林的所在。畫山川丘壑於咫尺、融自然與人造於一體,園林的價值早已凌駕於空間邏輯與結構意義之上,作為一種經典的「文化形制」,承託東方「人境合一」、「物我合一」的思維觀,它存續千年之久,卻從來不拒絕每個「當代」。譬如蘇州博物館,又如耦前。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6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7張

專案區點陣圖及建築條件圖

交託於我們手中的耦前別墅,

自帶一種「相合」(即「耦」)的暗示

這是一個庭與園共生的當代別墅,似一副傳統與現代和諧圓融的「雙面繡」。若以地面劃界,便可直白地將耦前別墅一分為二:地上兩層是「離」,打散建築,以供自然「見縫插針」;地下兩層為「合」,整合空間,以便自我意趣有序鋪陳。平面的中心處,客廳是首層動線的匯聚,是垂直交通的匯聚,亦是庭院景觀的匯聚。

交託於我們手中的耦前別墅,

自帶一種「相合」(即「耦」)的暗示。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8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9張

地上:園林的觀賞

地下:內在的關照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10張

地上進入地下的動線進行改造

「內心聖殿」成形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11張

在一個有著明顯文化印記的地方,如何以文化來回應?在建築與環境條件相對優越的專案中,如何定位室內設計的身份?在雙層地下空間,如何點亮昏暗並賦予空間意義?我們並不侷限於對「文人」、「禪意」、「風雅」等園林固有意向或符號的平鋪直敘,而是在平面規劃前期便介入專案,以設計來構築體驗的有序化:空間結構的中心(即客廳)成為設計的「意義核心」,縱橫生長兩條軸線——橫軸串聯自然的觀賞之道;縱軸牽引精神的外放與內斂。

(請橫屏觀看)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12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13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14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15張

(請旋轉)

境為心印,景語情語。庭院可以只是庭院,也可以是奇蹟——一切取決於你以怎樣的方式來觀看它。空間的橫軸,我們將「室內設計」定位為「觀察園林的輔助者」,在藏與引的交替間,引導視覺的收束、轉移,把目光聚焦於庭園之中。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16張

窗框中的自然之景成為客廳「隱形的主牆」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17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18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19張

傢俱是自然形態的抽象

無方向性的佈置方式讓客廳

與窗外的自然同步生長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20張

客廳與園林相互環抱,充溢自然景緻,我們以「亭」的概念來實現內外環境的因借,將「欣賞園林」視作起居坐臥最為重要的活動。主牆定軸、對稱佈局等「客廳標準手法」在此處消弭,「樹幹」、「石頭」狀的傢俱似是無方向性地生長於空間中,卻朝著端景的窗邊坐塌匯聚,窗框中的自然之景成為客廳「隱形的主牆」——既帶有幾分秩序的約束,又顯現出混亂的自由。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21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22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23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24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25張

書房、餐廳、客廳圍繞園林展開

鋪陳出空間體驗的水平軸線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26張

透過室內牆體的設計

復原蘇州園林牆壁相隔、迴廊相界的層次感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27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28張

廊道的盡頭,藝術家康茹的木刻版畫

《生法自然三》與庭園景色虛實相映

牆壁相隔、迴廊相界,我們將園林的「層次感」基因注入室內空間,首層擇五組牆壁為興造的核心,勾勒「因景設路、因路得景」的觀遊體驗,於室內呈現傳統園林空間的當代性表達。

我們希望描繪一副徐徐展開的卷軸畫,引導居者在與自然共棲的狀態靜觀自得,物質的結構漸漸隱去,精神力量成為整個居所的內在支撐。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29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30張

(請橫屏觀看)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31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32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33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34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35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36張

(請旋轉)

若將耦前別墅擬人化,由地上空間穿梭抵達地下的過程,恰似一場個體對自我存在的認知之旅:剝離外物表象,層疊深入,觸達內心所是。

邱德光設計對於「家」之表象與本質的探索亦類似此道:「家」中所棲不只於軀體,更有情感的堆砌、知識的積累、慾望的印記、執著的象徵……它是每個人內心的聖殿。借耦前一案,這種自問式的探索得以物像化。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37張

圍繞「內心聖殿」

主人所有的收藏與夢想在此空間達成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38張

關聯地上與地下,原本憑藉一座連續的樓梯;而客廳與地下的挑空井,為設計留出了預埋伏筆的機會。

我們基於空間條件改造動線,

意圖讓進入地下的過程產生一種壓縮過渡感。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39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40張

抵達建築的內在,我們並未簡單地用獨處、用餐、玩樂、起居、收藏等功能性場所的鋪陳來詮釋「行為的豐富」,而是嘗試去構建一處更純粹、更本質,能夠激發內在感知與想象的自方天地。

一座「內心聖殿」由此成形,作為地下生活的背景,支撐空間、建築,亦支撐一個遍閱人生浩瀚、無垠,紛繁琳琅的精神世界。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41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42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43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44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45張

大茶几位置的開孔

與「內心聖殿」的中心形成穿透

地上與地下產生聯結,合而為一

縱橫軸線的交疊處,三面通透的客廳享有整座別墅最為充裕的自然光;位於其正下方的「內心聖殿」作為地下生活的交匯點,則是這棟家宅的「至暗」之地。其實,光與暗並非絕對「涇渭分明」,二者能夠互辭與轉化。

在耦前別墅,

明暗的相互關係呈現於一條「光的隧道」。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46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47張

客廳中心的茶几設計一個

連通地下空間的「光的隧道」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48張

客廳的正中心,有一束光自茶几穿透直抵地下,為上下空間的物質與精神搭建聯結,合二為一。虛體的光線浸潤透明的亞克力,為層疊複雜的架構披一層具備宗教性的光暈,木質材料在光暈的包裹中產生透明度的細微變化。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49張

「內心聖殿」透視示意圖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50張

呈「十」字型搭接的內心聖殿是對博古架、藏寶閣等的形態抽象演繹,置於空間軸心,以物質的形態與空間橫縱相交軸線形成虛與實的對話。「十」,這種極具儀式感的結構,連線著地上與地下、光與暗、虛與實,譬喻著外物與內在、自我與他者諸種關係的共融。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51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52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53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54張

前景:楊柏林《耦》

背景:楊象《向黃昏致敬》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55張

「內心聖殿」的中心,我們置入楊柏林創作的雕塑《耦》為點題。這件作品以糾纏中的兩座人體為形,恰如耦園故事裡親密相依的一對壁人,暗示關於「愛」的「關係之道」。

靜止的雕塑捕捉快速變化的殘影,道出「耦」之妙意:

即永動的二者或多者,相互滲透、彼此影響以致達成動態的「相合」。這是一種詩意的、接近中國哲學核心的存在狀態。

道家所謂的「虛靜之性」,佛家「容納諸色法」的「虛空」,或儒家的「中庸之道」,皆指向一種「廣納」的胸襟,折中調和看似互斥的多維側面。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56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57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58張
邱德光作品:蘇州仁恆·耦前 第59張

耦前別墅的創作,以「一園,一亭,一廊,一殿」作為設計的「物質生成物」。物質表象之外,我們以設計為工具,為一系列錯綜複雜的關係,賦予了一個名字,即「耦」。它生根於文化,進而超越文化,觸達人的感受、啟發一種內在覺知。

當居者在被設計的「觀看方式」中,積極欣賞自然、空間、器物,生活的思考融入創作者預埋的伏筆,完成由使用到「再創造」的身份改變,居所才能在生活的參與下真正鮮活起來。

我們回述耦前別墅的設計,

靜候與居者「得耦」……

撰文:Susanna

視覺:David

專案名稱:蘇州仁恆·耦前

主創設計:邱德光、劉家麟

專案管理:袁欣、朱曉東

參與者:陳惠君、廖珮晶、鄭清文、駱盈樺、林佩玲、陸鈺雯、姚道元、江鎷如、簡詩霓、李妍儀

空間性質:住宅空間

地點:蘇州市

主要材料:雪花白石材、銀灰洞石橡木染灰、方管烤漆、亞克力、鍍鈦灰、黃銅、噴漆、桌布、皮革

面積:1090㎡

設計時間: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

施工時間: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

概念文案:VioletWang

視訊製作:搞studio

圖片攝影:王廳_如你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