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設計>大設計>

設計是為了探索和傳承文化 | 設計師餘平

安家社 人氣:1.47W

第八屆廣州國際設計周將於12月6-8日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拉開大幕。直擊展會現場,以下為您帶來設計師餘平先生的專訪。

設計師餘平:設計是為了探索和傳承文化

餘平,陝西室內裝飾協會設計委員會專家,中國室內建築師學會室內設計分會理事,中國室內建築師學會第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高階室內建築師,陝西省高階職稱評審委員。2001年被評為陝西新世紀建設十大新聞人物。現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副教授。代表作“瓦庫茶藝館”。

 Q:所以您去年也來到了廣州設計周現場?

A:廣州設計周我每年都來,去年就拿了這個設計周的年度人物獎,我的作品就叫“瓦庫7號”。這個作品後來又被他們推薦到香港設計營商周那邊,結果獲了個亞洲可持續性發展特別獎。

Q:您是喜歡到鄉下地方尋找設計靈感嗎?

 A:對,喜歡上山下鄉,哈哈。(那您的足跡應該說是遍佈大江南北了吧?)對,就是一些村村寨寨,就大江南北的村寨我是走過比較多的了。(那您去過梅州這樣有圍龍屋特色的地方嗎?)圍龍屋?(梅州)這個還沒有去過。我走到福建與廣東交界的地方,那個地方已經有圍龍屋了,所以就我覺得先把廣東梅州這個地方擱一邊,先去了其他地方,以後有時間有機會再去一趟。

Q:那您覺得比較有特色的村寨集中在哪個區域?

A:福建,浙江,四川,貴州,就西南地區的,還有云南都比較有特色,然後福建和廣東交界的地方也有很多特色村寨和民居。

 Q:您覺得那些民居最大的特色是什麼?

A:特色就是古樸,然後它們(分佈)的地形差異比較大,氣候差異也很大,這些自然的因素形成了這些各具特色的傳統民居群。我為什麼要去那些地方?我就是要去尋找和探討文化是什麼,可能我們一直都認為文化是教育式的傳承,博物館是個傳承,這些東西僅僅是文化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其實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就是人和自然的不斷的抗爭,不斷的去順應,然後積澱下來的不同的生活印記,這也是一種文化。我就覺得這種博物館之類的可以以後再看,或者說已經有很多人在研究這個了,那我們就可以集中一點時間和精力去尋找自然和生活之間的,就是自然形成的,有歷史積澱的一些東西。那麼這些東西是什麼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些古老的房屋、民居,比如福建的鼓樓、碉樓,其實這些建築都是很相像的,它都是那種防禦性的房子,防土匪、防野獸之類的,人可以安心地在裡面休養身心、繁衍後代。如果是像貴州這樣的地方,那裡是山區,找不到平地,然後到處都是森林,所以那裡就比較多地用木材來建房子,用木材扎腿,把一塊不平的地用立腿式的辦法把房子架起來。這就涉及一個應對地形的變化的問題。另外貴州那邊特別的潮溼,潮溼怎麼辦?那就把它架空,讓氣流能夠穿過、流動。明清時期在安徽、浙江和江西北部的地區,離長江三角洲不遠的這些發達的地區,他們就掌握了很好的燒製磚瓦、蓋房子的技術,相對而言他們那裡是比較先進的,那他們就會建那種像徽派那種馬頭牆,就是這種有信仰啊,有宗教意識啊,有中國習俗的東西。房子出來以後,那裡是土房,這裡是磚瓦的,還有吊腳屋的,就是有很多不同的房子。我們蓋房子最重要的是遮風避雨嘛,但在新疆地區降雨少,那他們建房子就不會過多考慮房頂的問題,他們的房頂都是平的。因為我們有了所謂的文化、所謂的信仰,就決定了我們要做什麼。其實這兩者之間誰先誰後是個很複雜的問題,新疆地區蓋房子跟他們的信仰沒有多大關係,因為那邊不下雨所以不需要蓋瓦頂房,所以就變成了這種土坯房。而像我們這個地區的話就要應對雨水問題了。我喜歡研究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所以你們也可以看到在我的“瓦庫”作品中包含了很多民居的元素,民居也不斷的成為我的設計素材。很多人都說我的設計有原創性,畢竟國內外很少有這麼民居風格濃厚的設計,但是實際上我的設計也不能完全屬於原創,因為靈感都是來源於中國的各種各樣的民居。我在設計的時候都沒有考慮它的風格是屬於東方還是西方,只是圍繞著客人的生存需要、意願以及房子的實用性來設計,這也是設計中最基本的。

Q:您在設計的時候不考慮風格的問題,那麼會考慮傳統和時尚之間的關係,或者說它們之間有什麼矛盾嗎?

A:傳統或者說東西方的問題我現在已經解決好了,比如說我在為南京(的客人)在做設計,那麼我就去尋找南京的瓦,這些南京的瓦是在各種村落、民居之間找到的,我只負責空間搭建的問題,當地文化的融合就由客人來決定。但如果你在南京建房子,你要去到義大利找那些很尊貴、很奢華的材料回來做設計,那是很費勁的,最後做出來的效果也未必能與當地環境融合。中國現在有很多年輕設計師,他們很有創意,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把專案交給他們做。但是有時候你會發現一些創新的設計建成後,第一年你可能覺得它很新奇,但是到了第二年、第三年就變得沒有意思了,說到底就是缺少了一種文化的積澱。中國的歷史文化是我們設計最結實的根基和土壤,創意、創新是離不開傳統文化的,當然這也不代表我們要死守文化,而是要創新地運用傳統和歷史文化。

 Q:請問您在做“瓦庫”系列作品時遇到的困難是什麼?而讓您開心和興奮的事情又是什麼?

A:我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應對商業,不管我們設計師或專家認為設計是多麼的好,但老百姓不買單,那這個設計作品就不能成為一個好的作品,只能是一個“好看”的作品,沒有經得起市場的檢驗。我自己對於這個東西確實是底氣不夠足,其實我是有信心,但不是很飽滿。我總是在小心翼翼地,謹小慎微地,一步一步地朝前走,就是能夠叫百姓願意去進行消費,讓它變成一個商業空間,讓投資變成一個良性迴圈,變成有回報的東西。然後我們就繼續在裡頭探索空間、探索文化,還有色彩構成等問題。總的來說,(設計)專業上的問題我從事很多年了,我是很有信心的,但說到商業的話,就需要慢慢地繼續摸索,去了解客戶的需要了。我跟我的投資人有個想法就是希望我的作品在中國每個大城市都有,現在已經有15個城市(有我的作品)了,但像北京、上海和廣州這種一線城市還沒有,所以以後的計劃就是走向一線城市,作品要好看好用,還要被當地的人接受、認可。我還想以後把作品送出國門,把中國的茶文化放到西方去,供他們欣賞,讓他們接受,我覺得最大的挑戰是這個。

Q:您怎麼看待設計作品的個人風格化問題?

 A:你看我的作品就有很明顯的我的個人風格在裡面,但我從來沒有研究過這個風格化的問題。就像我面對學生的時候,我跟他們說創意就是你的一些想象,但什麼叫原創?原創在現在這個社會是非常難的,但它又可以變成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一切的設計,只要依據和順應現場的條件,比如地理環境,出來的作品都是原創的,你想重複都沒有機會。

Q:我們知道您的設計是深深紮根於傳統文化的,那麼請問在您的“瓦庫”系列作品設計中,“光”是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的呢?比如說燈光和自然光,您是怎樣運用這兩種元素去塑造空間的氛圍呢?

A:我想,在室內設計裡面特別重要的就是光環境的設計,光環境的設計我就把它分析為兩個方面,第一個因為我們看不見,光的照亮(讓我們看得見),這是功能問題;第二個是照亮以後讓你感覺那種神祕和藝術感,那是一個氣氛。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燈光的功能,把黑暗的環境照亮,我也一直認為解決功能問題是首要的。其實燈光的存在是因為天黑了,沒有了自然光,如果還有那麼一點點自然光存在的話,當然會先用自然光,畢竟自然光是免費的,是最天然的。那麼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就會考慮到自然光在24小時裡的變化,這個變化對於光進入房子的影響等等,要思考怎樣把自然光充分地利用。我也一直在研究用自然光來解決設計空間的亮度問題,如何最大化地減少人工照明的使用,如何在完全不使用人工照明,僅通過白色的牆面來反射光線以獲取足夠的室內亮度等問題。這樣的話就非常符合我們現在所追求的低碳生活的方式了。所以在我的設計裡面,我一直遵循“天為上”的道家觀念,讓自然光最大化地照亮我們的生活空間。

Q:您這些年來也獲得了不少的獎項,您覺得作為一名優秀的建築設計師需要具備什麼品質呢?可以給年輕的設計師一些建議嗎?

 A:我覺得創造性思維是很重要的,就是敢想別人不敢的東西,這可能是成為一名優秀設計師需要邁開的第一步。然後你想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設計師,你還得要有逆向思維,要學會改變你的思維方式。(這個能後天培養嗎?)當然可以,其實我自己也在不斷地鍛鍊我的思維,要創新。一旦感覺自己的思維打不開了,就去一些有山有水的地方轉一轉,感受一下自然,之後再去看專案,你就有了不一樣的感悟和想法了。

更多關於2013廣州國際設計周精彩內容,請點選:

設計師餘平:設計是為了探索和傳承文化 第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