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設計>工業設計>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安家社 人氣:2.21W

近幾年,中國設計界開始嶄露“原創設計”力量,來自杭州的原創品牌“品物流行”,更是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意解讀,連續兩年得到米蘭國際傢俱展的邀請,前往舉辦設計展。而今年展出的“融-絲”,是繼2013年“融-竹”展之後,由17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年輕設計師,孕育一年對絲的理解和嘗試,將這種最傳統的中國材質進行結構,再溶解到他們各自的領域中去。他們反對簡單複製傳統圖案和形態,堅持創造當代設計語言,這便是“融”的設計精神。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關於【融-絲】:當代設計展,從2013年到2017年,利用五個杭州傳統材質(竹,絲,土,銅,紙),五年內陸續在米蘭Triennale設計博物館釋出。融,本義炊氣上升,今意融化與融解。將傳統手工藝結構,再融解到當代設計中,這是一個創造當代設計語言的郭晨,是一次對中國當代設計精神的詮釋。超過15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設計是,從產品、建築、傢俱、服裝、首飾、面料、陶瓷、平面甚至攝影的角度去學習傳統,結構傳統。2014年,以“絲”為主題……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2張

張雷

▲策展人/設計師:張雷

 承辦:品物流行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3張

受邀設計師

 ▲受邀設計師(從左至右):張揚,Nicole Goymann,盧靖毅,Christoph John,章俊傑,丁寧,Jovana Zhang,潘傑,樑曉野,馬良旭,Vincenzo Vinci,王聖海,徐燕輝,張小川,紀靈子,錢之川,樑海靜(未出鏡)。

  絲閣/Silk Cabinet

設計師:Jovanna Zhang

材質:天蠶鍛絲綢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4張

絲閣/Silk Cabinet

絲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材料,它從蠶開始,吐絲,成繭,把自己包裹起來。受此啟發,設計師用天蠶緞交織,縫製,最後完全遮蓋住框架,最終形成一個絲綢的儲物櫃。

  映/Shine

設計師:Christoph John

 材質:蠶絲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5張

映/Shine

這是一個桌面裝飾系列,包含盤子和花瓶。受吐絲成繭的過程啟發,同時利用絲織維具有一定硬度的特性,交叉纏繞成了盤子和花瓶。

  雲/Cloud

設計師:Vincenzo Vinci

材質:蠶絲,金屬架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6張

雲/Cloud

“雲”旨在表達絲綢輕盈、通透的特性,空中飄浮的雲朵啟發了設計靈感。每個單元不規則,並用絲綢包裹,隨意地固定在牆面上,惟妙惟肖。

  微風/Breeze

設計師:章俊傑

材質:蠶絲,鐵絲,PET紙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7張

微風/Breeze

利用複合材料的設計將絲綢製作成較硬的材料,從而可以通過切割方式去塑造絲綢的流線造型,燈罩形成了隨微風飄動的感覺,並且非常容易裝配。

  隱/YIN

設計師:王聖海

材質:桑蠶絲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8張

隱/YIN

絲很輕,很天然,通過融入中國傳統造紙手藝,所設計的燈具“隱”,具有一種飄渺,寧靜的禪意。

  蠶房/Silkworm's Home

設計師:紀靈子

材質:絲線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9張

蠶房/Silkworm's Home

這款燈是通過模擬蠶吐絲的方式,蠶繭是蠶的房子,家是人類的房子,融合兩種房子的形式,做一個屬於人類的蠶房。

  蛾/Semi-finished

設計師:盧靖毅

材質:絲繡(絲線&棉線),歐根紗,樹脂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10張

蛾/Semi-finished

設計師被事物未完成時的美所吸引:半成品刺繡畫上的針跡,抽絲之前破繭而出的蠶娥……這些都是在成品中看不到的狀態。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11張

蛾/Semi-finished

傳統的絲綢畫“滿”而“光滑”,針跡被儘可能地隱藏。而設計者將繡當作一種材質,用它來形成透明和不透明的對比,不同針跡的混合和重複(長短針,打籽針,亂針)形成新的面料肌理。蠶蛾的形象被用這種方式詮釋,並被封存在透明樹脂中,使未完成變成永恆。

  連理枝-孵/Love Link-hatch

設計師:張小川

 材質:925銀,真絲線,玻璃,樹脂,鋼,鋯石頭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12張

連理枝-孵/Love Link-hatch

蠶在生命轉化的過程中吐絲做繭,形成了造型功能獨特的絲纏繞體空間,這個過程代表了生命的進化和孕育。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13張

連理枝-孵/Love Link-hatch

此次“連理枝-孵”就是用蠶絲線纏繞的方式希望模仿及重現這個生命過程,由纏繞包裹帶出生命體由內而外的張力和迸發力。

  衫/Semi-finished

設計師:盧靖毅

材質:絲繡(絲線&棉線),歐根紗,樹脂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14張

衫/Semi-finished

東方服飾與西方服飾最大的區別是,前者修飾的是姿態美,後者修飾的是人體美。衣服在人體上不能完全貼合,寬鬆之處隨人的姿態而擺動,東方服飾的美在這裡。兩件衫的版型都來源於傳統的中式平面裁剪,用幾何形態構成。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15張

衫/Semi-finished

由未完成的絲綢畫肌理為靈感,稠被看做一種面料處理方式,在真絲面料上營造出透明和不透明的對比。這也是對絲綢最初功能的一種迴歸。

  起初/First

 設計師:潘傑

 材質:手工蠶絲撈紙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16張

起初/First

蠶絲!桑,泥土中生長;蠶,用生命吐絲。最初的製造材料,經過多重方式的加工,用影像賦予它生命的另一種意義。

  死亡之蛾/Dead of moth

設計師:Nicole Goymann

材質:100%絲綢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17張

死亡之蛾/Dead of moth

設計理念來源於養蠶和娥蛻變成繭的過程:絲織品的生成需要大量的蠶繭,而蠶繭的生成又來源於對等蛇目的蛾的死亡處理。

  輕漾/QingYang

設計師:錢之川

材質:清水絲綿,實木,鋼絲,直流風扇,發光板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18張

輕漾/QingYang

風聲起落,惹一壺春水盈盈盪漾。利用清水絲綿的過濾網特性設計的一款會呼吸的空氣淨化器。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19張

輕漾/QingYang

打溼可做加溼器,滴上精油可起到香薰作用,完成在一呼一吸須臾之間表達的是對生命的尊敬。

  栩/Xu

 設計師:丁寧,徐燕輝

材質:100%絲綢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20張

栩/Xu

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成語“栩栩如生”,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設計者在此想表達在流暢輕快的設計狀態中,逐漸去掉傳統絲綢繁複的設計元素,去設計化的現代感。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21張

栩/Xu

只在乎設計狀態的自然表達,無關乎華麗的設計技巧,從而去尋找另一種角度的美學體系。亦是設計者對微小事物自然演變,改變大眾生活這個過程的有感而發。

  宋-對襟衫/Song-Gown

 設計師:樑海靜,樑曉野

 材質:杭羅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22張

宋-對襟衫/Song-Gown

該作品源自江蘇南宋德安周氏墓的小袖直領衫子。在宋代,炎熱的夏日,女性們習慣於著薄邏、薄紗的直領衫子,任兩肩、雙臂映現在輕薄的薄紗中,這讓穿著這種衣衫的女子顯得飄逸俊秀,盡顯宋朝織美靈動的氣韻。

  團扇/Round Fan

設計師:馬良旭,張揚

材質:陶瓷,木頭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23張

團扇/Round Fan

作品通過陶瓷材質重新演繹團扇,希望將絲綢的通透性延伸到陶瓷材質的運用上,藉以豐富陶瓷設計語言的表達。

  嫘祖鞋/The Lei Zu Shoe Collection

 設計師:Nicole Goymann

材質:100%蠶絲(鞋面),Mulberry Paper(核心材料),100%亞克力(鞋跟)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24張

嫘祖鞋/The Lei Zu Shoe Colle

作品名稱來源於中國古代嫘祖養蠶的傳說,外殼堅硬的蠶繭通過沸水的處理變軟後抽絲,絲再經過纏繞,形成形狀。通過與天然膠水的結合,變硬,成為可承重的鞋子。

17位不同領域設計師對絲的理解 第25張

2014米蘭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