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指南>公共空間>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 拙樸與留白

安家社 人氣:2.22W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這是宋代詩人杜耒描寫在寒冷的夜裡,主人點爐煮茶,以茶當酒待客的詩句。清香茶暖,品茗交談中其情濃濃,此中儒雅正是宋人傳遞出的悠悠風韻,令後世神往的高雅生活。當代浮世盡歡,亦有靜心品味當下無邊落寞者,竹裡館為此而立。

拙樸與留白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專案概況】

專案名稱:竹裡館

設計單位:南京名谷設計機構

設計師:潘冉(創始人)

專案地:中國南京市江東中路

專案面積:900平方米

完工日期:2016年7月

主要材料:竹、泥灰、木板

【設計師簡介】

拙樸與留白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第2張

潘冉

名谷設計機構創辦人

梧桐學社創辦人

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客座教授

南京室內設計學會青年設計師分會會長

履歷

潘冉先生從傳統築造功法到藝術領域與建築的內在聯絡出發,完整清晰的認知設計學脈絡與設計踐行的高度統一,被譽為當代建築室內設計東方精神推動與踐行之代表人物。其團隊嚴實的訓練與15年精英客群執業經驗;造就其事務所成為中國當代最具設計統合能力的設計團隊之一。

獎項

2017年香港透視雜誌2017 “40 Under 40”室內設計獎

2016精品家居雜誌 BEST100 AWARD中國最佳空間設計大獎

光華龍騰獎—2016中國裝飾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 (國家級)

APIDA香港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

第十四屆現代裝飾國際傳媒獎【年度餐飲空間大獎】

德國IF空間類大獎

代表作

竹裡館、來院、桔子水晶酒店、問柳、映像村野、小東園、露會所等。

【公司介紹】名谷設計創建於2007年,由先鋒室內建築師潘冉先生擔綱主持。團隊成立之初便確定了其核心設計理念為“專注設計創新給當下社會進步帶來的源動力,專注先鋒設計給人類生活方式提供的保障與引領,專注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傳承在當代社會中的使用實踐”。公司創立以來,名穀人共同經歷了各類精品專案的營造考驗,對“需求-創作-落地”的過程有著敏銳的視角和把控體系,並建立了一套完全屬於自己的設計執行模式,即空間-陳設-燈光三位一體設計模式,真正的解決了從投資目標到設計創作到專案落地的預想執行差問題。而將科技與先鋒藝術納入設計體系,是名谷設計長期以來尤為重視的創作環節之一。

【進入具體空間賞析】

拙樸與留白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第3張

一棟三層臨街小樓, 以魏晉消散之氣為道,喻意君子的白竹為器,嘗試一種搭建。

拙樸與留白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第4張

搭建似乎更像遊離在嚴肅建築學之外的民間土木,而搭建帶來的空間體驗正是將“散”放置在被重新梳理的空間秩序中,這種秩序裡最重要的因素—“光”亦是被搭建所帶來的“散”重新分解,而獲得光線與空間的雙重情感,“散”可以告訴你如何塑造彈性的光線!如果說“搭建”是一種放鬆的嘗試,那麼梳理則是完整的理性分析。

拙樸與留白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第5張

由外立面的豎向線條延伸至主入口玄關,形成側向分流進入一層茶歇區,將竹用單一緯度的圍合方式形成半空間限定區間,茶座佈置在竹籬一側,形成二方連續式的空間關係,並由此聚合成一層的功能核心—“籬園”。

拙樸與留白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第6張

拙樸與留白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第7張

此時,圍繞著“籬園”的頂面竹籬正發生著緯度關係的轉變,並引導性的將吧檯、出品、服務動線等功能串連起來,與之前的功能核心形成咬合關係而最終指向通向上層的垂直電梯。

【進入具體空間賞析】

拙樸與留白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第8張

拙樸與留白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第9張

通往二層的交通增加了北邊的步行體驗式樓梯,氧化鋼板製作的梯段,嘗試在有溫度的互動中保持部分冷靜,從而在進入另一個場域前,以一種旁白的姿態重新整理出獨立的情緒。

拙樸與留白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第10張

拙樸與留白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第11張

二層茶歇區臨窗佈置,呈現出較為穩定的狀態,入座者更易感受到光線透過窗櫺散落桌面的詩話景象。向南的盡頭由橫豎交織的排竹分割出茶座與電梯廳,並由向東延伸的排竹將用作洗手功能的飲馬槽託舉而上,頗有四兩撥千斤式的巧力應和感,水源從頂面透過竹管順流而下,飲馬槽的沉重之勢被瞬間削減。

拙樸與留白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第12張

二層包間區的入口被收納在一個相對有壓迫感體量內,“壓迫”是為了更好的“釋放”。在沒有自然採光的現場條件下,取西邊分割包間與公區的牆面鑿壁借光,自然光線在通過茶歇區間後傳遞到包間內,雖沒有斑駁感人的光線落入,卻也不失溫和透亮,白天被過濾後的光線在相對黑暗的空間內像一張開啟光明的網。包間區過道內的牆面除了混合草莖的暖白膩子,亦有七百年曆史的城牆磚陳設其中,行走其中具備時間的穿梭體驗。包間內壁留白,取拙樸之姿態,給文人墨客留下足夠的臆想與揮毫介面。

【進入具體空間賞析】

拙樸與留白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第13張

拙樸與留白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第14張

三樓全部設定為獨立茶舍,依場地東西而立,交通中置,似林中小徑,在南北進深三分有二處微微轉折,借扭轉之態,一個看似溪邊草廬的建築體離地而起,屋簷下探,竹窗由內而外撐起,似乎不論置身內外都有一探窗外究竟的願望。

拙樸與留白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第15張

拙樸與留白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第16張

拙樸與留白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第17張

在狹長的過道中,為獲得“靜謐中探尋”的行走體驗,並有效的將自然光線引入到一個,並沒有直接對外採光的封閉空間,曾幾何時,回憶起某個很久以前的淳樸年代,門扇沒有門套,沒有踢腳,卻在門扇上方有個鄰里孩童打鬧時,拴起房門依舊可以翻門而入,被喚作“亮子”的採光神器,可以解決在隔離中交換光線的問題。

【進入具體空間賞析】

拙樸與留白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第18張

於是乎,存在於黑暗過道背光面的上部,並由竹籬疊加其中而形成的雙層採光介面,充當了瞬時解放黑暗的勇士。而頂面轉折處被雕塑化處理的區域性搭建,正是在空間獲得光的解放後所表現出的肆意姿態,有效的軟化了相對硬朗的空間對接。包間依舊拙樸、留白。

拙樸與留白 竹裡館高雅生活會所設計 第19張

入座,想起竹林七賢,想起耕讀中的陶淵明,也許琴聲起時,才是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