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指南>行業動態>

窗簾暗藏幾多陷阱 | 誇大褶皺尺寸縮水

安家社 人氣:1.42W

新房裝修好了,消費者都會去窗簾店定製幾套漂亮的窗簾。然而在家居用品中看似普通的物品,如果你一不小心上了商家的圈套,說不定花費便遠遠超過預期。記者昨天從工商部門瞭解到,從定做到安裝,窗簾消費過程中隱藏的“陷阱”不少,讓人防不勝防。

消費者投訴:窗簾實際價格遠超預期

灌雲消費者陳女士不久前在一家窗簾店為新居定製三套窗簾,按照商家測量的尺寸以及布料的零售價,預算花費在2000元左右,然而窗簾上門安裝後付款時她才知道,三套窗簾居然要花近5000元。

“比我預期的多出一倍。”陳女士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隨後才想到仔細詢問安裝人員具體費用都花到哪裡呢?

“光花邊和一些零碎的小配件,加起來就將近1000元,還有軌道、羅馬杆等等。”陳女士事後告訴記者,這些配件自己也知道有,但選購時只顧和商家談窗簾布的價格,總認為這些零碎配件價格不貴,就沒有詳談,只是大概選了一下樣式,沒想到居然上了套。事後她又去其他窗簾店比較了一下,同樣的配件,自己買的要貴得多。“就如鋁合金的羅馬杆,別人家一米也就賣30元左右,好點的才賣60元左右,可窗簾店給我150元/米。”

和陳女士有相同遭遇的消費者不在少數。記者的一位朋友在定製客廳窗簾時,商家建議她按照1:2.5的比例做褶皺,說這樣做出來的窗簾才有效果。結果做好的窗簾掛到客廳後,因為褶皺太大而讓人感覺太過沉重,在和商家大吵一架後,才得以將比例改至1:1.8。

 記者調查:漂亮窗簾暗藏“陷阱”

記者從工商部門獲悉,窗簾定製市場的“陷阱”的確不少,而且讓人防不勝防。在此,略舉幾個比較普遍的案例,提醒消費者留意。

首先是誇大褶皺比例。據悉,為了凸顯窗簾自然垂懸的效果,在定做的時候都會打上褶皺。一般來說,除非滿牆窗簾會按照1:2做褶皺外,半牆窗簾以及窗紗的褶皺比例為1:1.5即可。可很多窗簾店都會讓消費者按照1:2,甚至是1:2.5的比例購買窗簾布,理由是褶皺越多越好看。如果你聽信了這樣的話,就開始花冤枉錢了。

其次是模糊配件費用。花邊、綁帶、珠花、流蘇、軌道、窗簾杆、圈環等配件,在窗簾定製中必不可少。你可別小瞧了這些零零碎碎的小物件,如果不精打細算,一套下來花費不菲。一些不良商家就是抓住消費者愛“抓大頭”的消費心理,往往將窗簾布料的價格報得很低,談到配件的價格,往往輕描淡寫地表示:這些都是小錢,到時用多少算多少吧!有的商家,最多也只將配件單價標上,不註明尺寸,就如花邊20元/米。沒有經驗的消費者也不知道最後到底能用多少,總覺得單價不貴,總價也不會貴到哪裡去。最後結算時發現因配件用量太大而超出預算時,又苦於之前沒有註明交易資訊而無法維權,只好商家說多少錢就付多少錢。

還有就是窗簾尺寸“縮水”。驗收時,很少有消費者會去丈量窗簾布的尺寸是否夠數,這給不法商家創造了可乘之機。一些不良商家在消費者定製時承諾按測量的尺寸加上褶皺比例收費,讓消費者感覺很公道,但做好後的窗簾尺寸會“縮水”。當消費者發現尺寸不夠時,商家便會以包邊、損耗、誤差等藉口進行解釋。

工商提醒:簽訂合同防“陷阱”

採訪中,曾有賣窗簾的商家向記者透露:“現在布料的價格都很透明,這個我們都是賠錢賣的,配件才能掙到錢。”

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在購買窗簾時,首先,千萬別一味去和窗簾布的價格“較勁”,最好是連同窗簾杆、軌道、花邊等配件的價格一起比較並談好價格,至於具體的用量,即使商家不能現場給出一個具體數字,最好也要讓他說出個大概,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在交付定金時,一定要簽訂詳細的合同,上面除了註明布料以及各種所需配件的型號、名稱、材質和價格外,最好註明用量以及是否包含上門安裝等費用。

窗簾做好後,如果發現費用和之前預算的相差較大,一定要商家給出具體費用明細,有必要的話,自己親自測量一下,如果發現有欺詐行為,要及時和商家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到當地工商或消協部門投訴。

來源:蒼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