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指南>行業資訊>

慶祝龍抬頭節日活動 | 各地龍抬頭習俗

安家社 人氣:1.64W

各地龍抬頭習俗 慶祝龍抬頭節日活動

一到了春天,在萬物復甦的時候,就來到一年一度的龍抬頭了。龍抬頭也稱作"春耕節",在這一天中,各地有哪些風俗呢,都會舉辦哪些特色的活動呢?

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為什麼二月八年級便“龍抬頭”呢?民俗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傳說此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八年級,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歷史傳說。

據天津社科院教授介紹,這種民俗與節令有關。二月七年級前後為“驚蟄”。青蛙、蛇、蚯蚓等許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到了轉年農曆二月前後,天氣回暖,一些昆蟲陸續結束冬眠狀態,開始出來活動,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陽或震耳的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個節令名曰“驚蟄”。

教授還表示,傳說中的龍是我們祖先在蛇、蚯蚓等的基礎上想象出來的,因而民間又將蛇叫“小龍”。二月二前後,蛇、蚯蚓等結束冬眠、開始活動。民間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風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則是龍欲昇天開始活動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龍抬頭”。

各地龍抬頭習俗 慶祝龍抬頭節日活動 第2張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春龍節、農頭節。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依據氣候規律,農曆二月二之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溫度回升,日照時數增加,雨水也逐漸增多,光、溫、水條件已能滿足農作物的生長,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農村的農事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明人於奕正、劉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薰炕,曰,薰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

"春雨貴如油",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同時,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蠢動,疫病易生,古代中國人把生物分成毛蟲(披毛獸類)、羽蟲(鳥類)、介蟲(有甲殼類)、鱗蟲(有鱗之魚類和有翅之昆蟲類)和人類五大類。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所以,農曆二月八年級龍抬頭,是希望借龍威以懾服蠢蠢欲動的蟲子,目的在於祈求農業豐收與人畜平安。

古代中國人把生物分成毛蟲(披毛獸類)、羽蟲(鳥類)、介蟲(有甲殼類)、鱗蟲(有鱗之魚類和有翅之昆蟲類)和人類五大類。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所以,農曆二月八年級龍抬頭,是希望借龍威以懾服蠢蠢欲動的蟲子,目的在於祈求農業豐收與人畜平安。

二月八年級春遊踏青之俗,傳說始於唐代。當時,長安的人們為了活躍生活,便乘二月二之時,三五成群地來到郊外踏青,有些婦女還提籃執鏟去挖鮮嫩的薺菜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