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指南>行業資訊>

中秋節傳統習俗 | 中秋節活動

安家社 人氣:1.47W

一到了中秋佳節,最必不可少的就是賞月活動了。特別是在現代,中秋佳節一家團聚在一起,喝茶賞月變成一件非常常見的活動。此外,中秋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農曆八月十五,恰處一年秋季的正中,故稱中秋。深夜,月亮圓而亮。東晉時,在隸屬於南京的牛渚(今採石磯),高士謝尚、袁巨集於中秋之夜泛舟江上吟詩賞月,故而有了“牛渚玩月”這一佳話典故,且對中秋賞月的形成影響頗大。至宋代,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明清以降至民國時代,中秋節成為盛大節日。解放後,民間仍盛行中秋賞月、吃月餅、吃團圓飯、放花燈等。

賞月過中秋、與家人團圓的習俗少數民族中也頗為流行,說明中華民族大家庭文化同根、習近俗同。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將月餅中間挖出一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祕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該習俗源於古老的傳說。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嘉定區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黎川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婺源縣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

“中秋佳節,在深圳寶安西片區,那裡的人會聽木魚歌,如今尚存為數可觀的愛好者。表演者基本上都是盲人,靠唱木魚歌為生,他們會用二胡、琵琶、古箏等樂器演奏,周圍圍坐著男女老幼邊品嚐月餅,邊欣賞樂曲。”王程太說。

深圳市本土文化藝術研究會原會長、民俗學者廖虹雷是土生土長的深圳人,他介紹,深圳和全國各地一樣在八月十五過中秋,但是,舊時的新安(深圳市的古稱)和廣東好些地方曾經有過八月十六“追月”的習俗——據說,八月十五晚家人團圓賞月後,餘興未盡,次日再和好友相聚,月下吟詩作賦,欣賞花燈,久而久之,形成追月之說。

此外,深圳講粵語的村落過中秋有吃田螺的習慣。民間認為,中秋前後田螺腹內無小螺,肉質特別肥美,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可以明目。本地客家人中秋又有吃新芋仔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