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家居品質>家居生活>

走親戚的禮物特點 | 走親戚的風俗

安家社 人氣:1.42W
走親戚的風俗 走親戚的禮物特點

走親戚

目錄
1、走親戚注意事項
2、走親戚的禮物特點
3、走親戚的風俗
4、走親戚簡介

1走親戚注意事項

春節到了,忙碌了一年的人們終於可以放鬆放鬆了,趁著這個機會支拜訪拜訪長年不見的親戚朋友了。當然走親訪友的時候孩子是必須要帶在身邊的,但不能忽略的是,寶寶畢竟還很脆弱,帶著寶寶去親戚家做客或許不像你想象中那麼簡單。如何才能帶著小寶寶去串門,而且還能過得很快樂呢?爸爸媽媽們必須提前做好計劃和準備。

春節正值嚴寒,寶寶首先要考慮的是寶寶保暖的問題。因為串門進進出出的,室(車)內外溫差大,所以外出時給寶寶穿好衣服。裡面穿著保暖類適合在室內穿的衣服,外面套一個大的能護住腿的羽絨服,這樣到客人家後直接把外套脫掉,方面寶寶活動,走的時候直接套上就行了,方便省事兒。上下車和進出家門時注意給寶寶增減衣,以防寶寶受涼感冒。

年齡小的寶寶外出時要帶足尿片、奶粉、奶瓶等,還要帶幾套寶寶貼身穿的換洗衣服,如果需要留宿還應帶上寶寶用的睡袋等。同時要準備一些寶寶日常用藥,如:感冒藥、消化、腹瀉類及消毒水酒精棉等,以備不時之需。

帶上一兩個寶寶平時最喜歡的小玩具,因為寶寶在陌生的環境,有時是需要心愛的小玩具來陪著自己玩,以給自己增加安全感帶著寶寶走親訪友,是寶寶接觸陌生人物的最好機會,出發前要提前告訴寶寶,將要去哪個親戚家,見面了要問個好(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寶寶,要提前告訴他一兩個手勢),離別了要說再見。不隨便拿人家的東西。

有的孩子容易怕生,初到了陌生的環境或是一下子見好多陌生的人心裡會比較緊張,表現為愛粘人、愛哭等。家長不要責備孩子,要注意安撫孩子的情緒。更不要強迫孩子跟人打招呼等。對於陌生人親戚強行把孩子抱走,也會讓孩子心裡恐懼,這時家長要注意多給孩子安慰。可通過遊戲或是一個寶寶喜歡的玩具轉移寶寶的注意力,讓孩子慢慢放鬆下來。

2走親戚的禮物特點

在我國這個人情社會裡,走親戚主要體現個“禮”,正所謂“千里送鵝毛,禮輕仁義重”,中國人看重的是個禮節、情意和相互來往,而不在乎物的多少。因為在以前那個經濟匱乏的年代裡,絕大部分家庭都比較貧寒,實在沒有多少禮物可拿,有不少農戶親戚來了拿個禮條也不捨得吃,又用來去走別的親戚了,有的禮條、果子包能巡迴走幾家親戚,以至於禮條因時間長有外味了還在拿著走,但也都不在乎,已經習以為常了。小孩們眼巴巴的盼著想吃頓肉,也只能等親戚走完了,到正月十五煮乾禮條時解解饞。

在傳統習俗中,春節走親戚的伴手禮可是一門學問。一般先去舅家 、舅爺家 ,這些親戚去的時候相對禮物要重一些,必須拿禮條(一條4斤左右的豬肋肉),再配把粉條或點心,返回時孃家不能稍別的禮物,北方傳統是帶回幾個臘月二十三炕的火燒饃,也算是讓吃了孃家的飯。其次才是走姑家、姨家及其他親戚,禮物一般兩包點心(一種油炸的甜食品,也叫果子)就行了,下午返回時,親戚家會給帶點炸的麻葉(油炸的菱形面葉)、點心、餅乾等。

一般走親戚的話應適當帶點禮物,禮物既不宜太昂貴豪華,又應能“拿得出手”,能夠表示自己的心意,最好能夠投其所好的送一些禮物。如果親朋家裡有小孩子,還要準備好壓歲錢,裝在大紅封套裡,可寫上祝願語。

3走親戚的風俗

在我國傳統民俗中,春節走親戚是一項很重要的禮儀活動,每年過罷正月七年級,從八年級起人們就開始走親串友了,無論城市或鄉村,在通往各個集鎮、村莊的道路上,帶著各色禮物、穿戴一新的男女老幼來往穿梭、熙熙攘攘,就像趕年集一樣,非常熱鬧。

千百年來,我國各地都形成了節日期間親戚來往的習俗。走親戚的風俗緣於歷史上的農耕時代,平時大家一家一戶在田裡耕作都比較忙,趁春節期間沒啥農活比較清閒,親戚們之間相互走動、瞧瞧看看,聊聊話敘敘舊,以增加感情親情。

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時代在發展,觀念在更新,傳統走親戚的習俗也在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演變,現在的姑娘們結婚一般三天就回府省親了,回門禮也不再拿“四色禮”,而用現金代替了。

4走親戚簡介

走親戚這種習俗從正月八年級,一直能持繼到正月十六,這期間幾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著,在香味中浴著,盡享人生的樂趣和親情的快樂。是中國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習俗。它是親戚間聯絡感情,互相慰問的一種親情大交流。

傳統的親戚就是孃舅家、姑家、姨家,以及派生出的表親戚,而現代的同學、同事、戰友、老鄉、朋友等之間的相互走動似乎也在走親戚的行列,兄弟間的相互看望或是給上司送禮託人辦事,就實難算作走親戚了。 ­

走親戚還是有一定的規矩或是格式的。規矩是有“走”也有“回”,“回”就是回節,一般親戚收了禮不回節不禮貌,是要遭斷親的。春節走親戚長輩要給小孩子封壓歲錢,原來三毛兩毛,現在五十一百。時間上也有講究,一般大年八年級閨女回孃家、外甥(女)走舅家,九年級以後可以按親戚的遠近走其它的親戚,親戚多的,正月十五還在走。有的老親戚,路又遠,或是怕趕在春節要封錢,就放在春上(農曆二三月份)或是麥罷(收完小麥)再去看望。­

春節走親戚是中國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習俗,這期間幾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著,在香味中浴著,盡享人生的樂趣和親情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