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設計>大設計>

“跨界”是設計界發展的必然趨勢 | 黃志達

安家社 人氣:9.04K

黃志達:“跨界”是設計界發展的必然趨勢

黃志達

黃志達香港出生,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室內設計專業,並取得美國威斯康辛國際大學建築學學士學位。九六年開展個人設計事業,在過去的十幾年中,黃志達先生創作了眾多實用而又極具創意的空間設計,贏取了多項國內和國際大獎。其中有2007國際傳媒獎年度傑出設計師獎、國際室內設計大賽大獎、亞太室內設計大賽優秀獎APIDA Awards、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中國“華耐杯”(國際)室內設計大賽優秀作品獎、2001年還獲得中國建設部與中國科學技術部聯合頒授的行業突出貢獻獎。

採訪人簡介:

黃志達,九六年建立黃志達設計顧問(香港)有限公司,專職為國內外房地產開發商、酒店、商業投資商、別墅住宅公共空間提供室內設計和設計監督專業服務。經歷十餘年的發展,“黃志達”已經成為香港室內設計界的旗艦品牌,風靡香江兩岸乃至整個亞太地區。

黃志達設計顧問(香港)有限公司完成了香港多個樓盤、社會名流住宅,以及商業辦公空間的設計。九八年成立深圳分公司,目前公司專案遍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長沙、成都、重慶、鄭州、長春、杭州、三亞等多個國內一級城市。黃志達設計團隊立志打造華人室內設計頂尖品牌,憑藉誠懇的專業精神引領時尚品位潮流,為全球中高階客戶提供超值的設計服務。

代表專案:澳洲達爾文中心酒店、香港日豐酒店、上海高爾夫球會、北京盛世隆名流食尚、香港日升中心、香港寶光中心、香港富德中心、香港紅山半島獨立屋、廣州靈格風、深圳諾德中心、萬科東方尊峪會所、廣州華標品峰、杭州東館、深圳沙河假日廣場酒店、北京逸庭山莊等。

記者:很多人都很喜歡您的設計作品,您對作品的個人主張是什麼,您是如何給自己定位的呢?

黃先生:我是這樣理解的:室內設計是很私人化的東西,因為每一個空間都有它自己的個性,有它自己的內涵,並且每一個專案都是獨一無二的。設計師必須通過他的創造和構思把專案本身的內涵與氣質充分展現出來。只有這樣這個作品才是真正的成功。

記者:您是如何和設計結緣的,你的設計風格受的那些因素的影響。

黃先生:這個要從我小時候的成長環境說起,我在香港出生,我的家族是做傢俱行業的。自小進進出出,耳濡目染,漸漸喜歡畫一些圖、動手做一些傢俱,慢慢有了自己的作品。所以,一開始我似乎就沒有選擇的餘地,自然而然走上了設計這條路。在香港這樣一個土地貧乏的都市,古的、今的、中的、西的,都可以在狹小的空間內相安無事地發揚光大。這個城市長期以來的寸土寸金也給設計帶來了某些特點,比如香港出品的東西會很精緻,追求精雕細琢。

另一方面,香港又是一個自由港,世界各地的人和商品都可以很自由地進出,大家的認知度和接受度比較高,所以只要產品有特點、有賣點,它的影響力就會慢慢放大。香港讓人感覺時刻都在變,室內設計也是如此,不變反而成了一種罪惡。香港的這一特點自然就迎來了眼下風行的Mix&Match(混搭)的風潮,這種風潮在室內設計中也是體現得再自然不過。個性化的自由搭配混合了不同時空、文化、風格、階層的元素,已驚人的速度蔓延到與時尚有關的所有一切中,當然也影響到了我們的空間設計。

記者: 您從業十幾年,您的頭銜非常多,規劃師、建築設計師、室內設計師、傢俱設計師,對於這些不一樣的頭銜,您最習慣或最喜歡別人稱呼你哪一個?為什麼?

黃先生:我不會單一地去習慣或喜歡別人稱呼我哪個頭銜,其實這些頭銜都是一個設計師必須要具備的素質和技能。一個好的室內設計師不能僅僅是侷限在室內設計這個領域裡。你只要稍微留意就可以發現,今天傳統的建築設計、平面規劃的界限正在模糊,很多設計師都開始嘗試原屬行業以外的設計領域,這也正好體現了我前段時間提出的關於“跨界”的觀點。我本人也是參與到“跨界”的行列中,前不久在杭州的一個餐廳的專案裡,我不僅做了室內空間設計,還將外立面的規劃做了優化,參與了平面VI的設計,最後客戶欣喜若狂,連聲道謝。

我想設計師做設計就像是女性扮靚一樣,你要同時是化妝師、髮型師和服裝師,通過恰倒好處的修飾,將自己的美展現出來。“跨界”是設計界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對設計師本身的一種全新要求。我相信,這種趨勢將會持續下去。或許設計師的職責,還有設計師的價值,都可以考慮去重新衡量了。科技越來越進步,生活越來越多元,人的企圖和訴求不斷增添,催生很多新的想法和新的事物。所以,合格的設計師就應該是個雜家,當以往所積累的生活經驗不斷受到未知或者陌生領域的挑戰,你就會迫使自己不斷學習和提升。

記者:在您的一次演講中,您特別強調了室內與室外的從屬關係,及建築設計與室內設計的內在聯絡,能給我們再講講您的獨到見解嗎?

黃先生:這可能是我在演講中說到的萬科東方尊峪這個專案,在這個專案中,我提出了一個“泛會所”的概念。我們知道 “會所”的概念最早源於香港,在香港因為有了封閉式管理,產生了很多的配套設施,封閉式的小區,這樣慢慢地傳到深圳、廣州,然後北上遍及全中國。“泛會所”簡單來說,提倡居住社群人與人之間交流、人與環境的交流並營造居家文化。整個小區採用全地下車庫和一層架空設計,在設計上充分考慮到生活配套與娛樂休閒的結合,或與自然景觀融合在一起,它模糊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倡導在社群內自由交流、溝通,是業主互動、共享的一種生活方式。

在東方尊峪裡面,當時有很多的山地,很多綠化的地方。底下是整個架空層的下面是半封閉式的停車場,下面整個像一個平臺,我們行話是叫架空層的概念。當時我們做整個會所的時候是6500平米,裡面很多的設施,外面的時候我們希望把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融合,包括業主與業主的融合,包括整個平臺能夠更多地去利用它的價值觀,所以我們提出了把這個架空層做成一個戶外的會所,也就是泛會所的概念。

現在很多房地產的開發商,在香港海邊的話,他們說“無邊際游泳池”的概念。事實上這也是一樣的,我們在這麼高的一個高坡上,怎麼樣形成一個整個綠化的互動,當然整個會所不僅僅純從綠化方便去打造,主要是打造一種業主他們想用的一種氛圍,也就是說人與自然的這種直接的、很親近的互通。當然這個概念後來也成為他們在銷售中以及售樓書上面的一個亮點,也變成一個賣點。

記者: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設計師,您是如何把客戶的意願完美的與您的設計相結合,如果遇到分歧您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

黃先生:我一般是通過聊天瞭解客戶整個家庭的構造,比如人員組成和年齡方面,我覺得不應該去聽客戶想怎麼設計,而是說他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然後你再來做規劃,告訴他應該怎麼樣來生活。這和我們說“設計源於生活”這種概念事實上是一樣的,要在他的生活上面去引導他,而且帶給客戶一些新的東西,但是不能偏離太遠。如果偏離客戶要的東西太遠,他也接受不了。

作為一個設計師,應該有很強的領悟能力,不一定是跟業主的溝通,平時也要去觀察他身邊的每一個人,或者是每一個事物的細節,這樣就會積累很多的經驗。跟業主聊天會得到很多的訊息,所以聊天的時候我很少說話的,主要是聽,有一些該問的就問。

設計師還要像一個篩漏一樣有選擇排除的功能,因為客戶可能跟你講了很多很多他想要的東西,當局者迷,本身他也不是這個專業,再加上他對自己房子的心情,他會告訴你N多個想要的東西,你要自己去排除。比方說,業主可能告訴你很多的想法和生活方式,如果你一個個都做出來,結果也許他會什麼都不喜歡。跟業主聊天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客觀的瞭解,知道他應該是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記者:在您的部落格裡我看到了一篇名為“從空姐工作餐到設計師職業素養”的文章,您通過一件小事看到設計師的職業素養,文章給了我很多觸動,您認為室內設計師應具備怎樣的職業素養。

黃先生: 那是我在部落格中寫到的一個生活小事,有一次去鄭州出差要返回深圳,因為飛機延時了三個小時造成地勤工作未能及時銜接造成的,但是乘務長的快速反應,冒著“可能被拒絕”的可能,與我主動溝通,懇請我嘗試他們的工作餐,說明吃完後飛機就能即刻起飛,我當即同意了。就這樣她靈活地解決了問題。這就是我一直很欣賞的職業素養。在很多好的企業,職業素養已經成為一種規範性的行為,香港的職場中這已經是一種默契的規範,那種氛圍裡已經不用人去教導你應該這麼去做。每個人對自己的工作都有一種責任感,不僅僅是你工作範疇內的畫一張圖或者出一個IDEA,這種責任是同時輻射到與整個公司有關的所內容,同舟共濟,這種職業素養就是我們所說的TEAM精神。

設計是一個服務性的行業,每個設計師與同事、開發商、業主,是一種錯綜複雜難以言明的默契配合,要讓人放心讓工作變得開心,需要有意識地從每一個小事做起。設計師具備這樣子的職業素養,就不會在團隊合作中走彎路,給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