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設計>大設計>

不走尋常路的建築設計師 | 葉慈健

安家社 人氣:3.09W

葉慈健:不走尋常路的建築設計師

葉慈健:不走尋常路的建築設計師

人物簡介:

葉慈健

廣東廣州人

一級註冊建築師

美國KXA建築師事務所專案總監

葉先生是個地道的廣州人,但是他的性格、談吐、以及個人經歷,倒像是一箇中西加南北的混血,因為他的個人經歷很豐富,性格像豪爽的北方人,而談吐裡又不時體現出西方創造性的思維方式,總的說來,他是一位很與眾不同的東方建築師。

選擇建築,是偶然也是必然

和所有的建築師一樣,大學唸的建築設計專業,當問到當初為何選擇建築設計時,葉先生表示自己當時並不是直接奔著建築去的,雖然專業是自己選的。因為工人家庭的出身,父母並未過多幹涉自己的喜好和選擇,加上自己從小喜歡畫畫,綜合自己的當時的分數,就填報建築學,也順利被廣東工業大學錄取。自此,算是真正踏上了探索建築奧妙的道路。

畢業之後,葉慈健也和別人不一樣,他選擇了去甲方,用他自己總結的原因,大概就是自己是長子,父母年事已高,家裡需要他。於是乎,選擇了薪酬相對較高的甲方。

早期主要是專案負責人的角色,和其他專案負責人不同,葉先生的工作內容需要和境外的建築機構頻繁溝通和接觸,這也算是後來加入美國KXA團隊的實習和預熱。

 每一個新的專案都是挑戰

複雜的個人經歷,導致葉先生的性格也屬於不按常理出牌的型別,他喜歡一切有創造性的、創新的東西,因此他總是不斷在嘗試新的型別。這樣也就促成了他所做的專案複雜而多樣化,用葉先生的話來講,就是除了飛機場專案沒接觸過,其它基本都有涉及。他做過教堂、醫院、學校、住宅樓等等,但最擅長的還是做酒店。

因為做的都是不同型別的東西,每接觸一個新的專案,對於他來說都會有挑戰。要說最有挑戰性的,應該算是“花都風神公社”住宅專案。如果要把這個專案比作一部電影的話,那麼葉先生幾乎囊括了導演、監製、編劇等幾種重要角色,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精雕細琢,幾乎所有的細節他都親自參與,力爭做到各方面都完美無瑕。

葉先生說,當時的方案圖紙堆積起來,至少有40公分高,每個立面至少有5張圖紙,自己的團隊也是經常加班改圖紙,正因為這種精益求精的堅持,最終建成的“花都風神”專案獲得了各界的一致好評,尤其是業內人士——贊其讓人眼前一亮!

“純粹”的北美感覺

葉先生得空的時候,會偶爾寫些文章,這篇《“純粹”的北美感覺》就是其發表在《房地產導刊》上的文章。文章裡,他提到了自己對北美風格建築的看法。他在文章中這樣描述到:北美建築風格是在歐洲經典建築風格的基礎上對北美氣候環境的適應、別墅空間功能的滿足及歐洲傳統建築符號的簡化與綜合。北美風格與歐洲風格相比較是更簡潔、更具功能性、更現代、更生活。“純粹”的北美風格更強調的是一種感覺、一種生態、休閒的生活方式。

他說,特定建築風格是建立在空間功能基礎上,同時也適合當地氣候特點及當時的建造工程技術的,並且是逐漸發展、演變的建築形象個性及感覺。

在文章中,葉慈健也談了自己作為建築師對設計的追求。他覺得建築師的設計應該是建立在對生活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努力的不斷去創造美好的感覺,而不僅僅是追求那些形勢上的符號。

不認為自己取得了成就,只是一名建築設計道路上的探索者

筆者在談話的過程中隨意提到葉先生現在取得的一些成就,沒想到葉先生連連搖頭說:不不不,不敢說現在取得了一些成就,現在的人,動不動就用成就這個詞,太浮躁了。

葉先生說曾經有一位很敬重的長者跟自己講過:一個建築師,30—40歲,才敢講自己懂建築;40—50歲,才能說自己取得了一些成就;50歲以上,才有可能成為大師

而大師又是萬里挑一的概率,所以自己不敢輕言成就,只能說自己在建築這一塊做了些事情;關於建築,自己還在探索的過程中,並且探索了一段時間而已。他會一直探索下去,當然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夠成為大師。

 因為畏懼失敗,所以更懂得堅持的力量

從98年畢業到如今已經15個年頭,葉先生一直在從事建築設計及其相關的工作,中間也遇到過困難時期,卻並未放棄過。因為他本身是個喜歡挑戰人,所以,就算經歷比較複雜,前進的道路相對曲折,一出校門沒能進設計院而是做了甲方,但葉先生從沒有後悔過當初的選擇,以後也打算繼續留在這個行業中,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對於現在正在奮鬥中的年輕一輩,葉先生給了一點自己的建議。他說,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努力做,這個世界上天才很少,如果你不是天才,就要做到比別人更努力,也要更懂得堅持,一件事情,至少要經歷兩次失敗,你才能考慮到底要不要放棄。

然而並不是要你不怕失敗,相反,正是因為你心存對失敗的恐懼,才會促使你不停地尋找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的強者,是勇於面對恐懼,繼續前行。

葉先生最後總結了一句:若要成事,最重要的還是懂得努力,懂得堅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