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設計>大設計>

Bastin | 比利時建築設計師Olivier

安家社 人氣:1.5W

香港設計營商周是亞洲領先的設計界年度盛事,於2013年12月2至7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拉開帷幕。直擊展會現場,為您呈現現場風采!

在比利時聖盧克高等建築學院獲得建築文憑後,Oliver Bastin於1989年與合夥人創辦了L’Escaut Architectures 事務所,讓建築師和藝術家能夠在充滿社會文化氣息的氛圍裡交流經驗。他在1994年開始任教於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建築學院,而在2009年12月起出任布魯塞爾首都區的首席建築師。他的主要建築和景觀作品包括Victor Jara文化中心、Ursulines廣場、列日市蹓冰場、布魯塞爾藝術者之家Cheval Noir、2008薩拉戈薩世博會比利時館和Charleroi攝影博物館。

Bastin的作品曾奪得或獲提名角逐多項重要國際獎項,當中包括俄羅斯Iakov Chernikhov國際獎、密斯凡德羅獎、Les Règles d'Or de l'Urbanisme、比利時建築獎、比利時建築物設計獎、Heritage Awards和Prix d’Architecture du Hainaut等。此外,他的作品曾多次出現於專業建築書刊,亦有為這些著作親撰文章。在多個國內以至全歐洲的建築比賽上,他都曾經擔任首席評審或評審委員。

比利時建築設計師Olivier Bastin

Olivier Bastin

Q:舉辦設計比賽的目的是什麼?

A:比賽的主題是通過組織活動來提高建築的質量,通過這個專案,人們不僅可以坐下來欣賞建築的漂亮外觀,更可能有機會可以在上面行走,就好像在城市的街道上行走一樣輕鬆自如。此外,我也希望建築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景觀,一個地點,也能成為一種社會和文化的存在。由於不同城市的人,或者說每一個個體對於建築的觀念和想法都不一樣,所以通過舉辦比賽,各種設計靈感和理念得以碰撞,從而激發出前所未有的創意。你試想一下,如果人們可以不僅僅在單一的街道上行走,也可以在建築上行走,那麼建築的實用價值就提升了,建築就不只是一個象徵,一個符號,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Q:什麼促使你希望舉辦這場比賽?

A:事實上是市長希望我參與籌辦這次比賽的。通過比賽,我們可以把整個專案和計劃呈現給大家,所以我就上臺展示,從社會和文化角度分析了一下。我展示完之後,市長就很高興地為我鼓掌,說我作為一個建築師能考慮到了社會的需求和態度實在很難得,他以為建築師只會說建築相關的東西。就我而言,在展示的時候我並沒有過多的考慮建築學方面的東西,我都是從社會和文化實踐角度來探討這個比賽和專案的存在價值。

Q:什麼時候決定建築的材料和外觀?

A:在我們建立專案的時候, (所以用的是很傳統的材料?)是的,使用傳統的材料,用的是藍石,因為這個城市在世界上是以“藍石之都”而聞名的,所以我們打算讓這幢建築展現出作為“藍石之都”的這座城市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但是建築的外觀不是傳統古舊的?)對,一點都不傳統,實際上它的外形是違法的,因為這裡的建築不允許有傳統的三角屋頂,所以說我們要參賽的話就必須得修改模型。但是我跟我的團隊說,一旦我們修改了模型,我們就不可能會贏了,所以我們要堅持我們的設計,屋頂一定得要。(這樣的話您怎麼處理法律的問題呢?)我當時就說,我知道我這樣的設計外觀是違反傳統,違反法律的,但是建築本身是沒有問題的,為什麼不能嘗試接受新的建築形式呢?

Q:為什麼你堅持要有屋頂呢?是有考慮到安全性的問題嗎?因為當地雨雪比較多,三角屋頂會緩解積雪壓力嗎?

A:這不僅僅是緩解積雪壓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讓這個國家必須接受新型的建築觀點、建築外觀和建築哲學。本來這個國家就對建築學和建築設計沒有過多的關注和熱情,我就希望通過我的堅持,讓大家給予建築設計更多的關注。(所以這可以稱為是一次運動了?)可以這麼說,通過這次運動,我們讓人們可以看到,建築不僅僅是可以符合常規,追隨傳統的,它也可以是有個性的,突破常規的。突破常規,我們就能展現新的建築形式、新的設計觀念。

更多關於2013香港設計營商周精彩內容,請點選:

比利時建築設計師Olivier Bastin 第2張

比利時建築設計師Olivier Bastin 第3張

Olivier Bastin

Q:您設計的建築建成後您會常去到那裡嗎?

A:會,當然會,而且有很多人都說去那裡就像是一次觀光旅遊一樣,人們都習慣把那個建築當成是組織活動的場所,聚會、約會的地方,(所以是成為旅遊景點了?)我也曾聽人這麼說過,其實這裡是一個人口較密集的小城市,一個大型的建築很容易成為當地的地標,也被看作是當地的旅遊景點了。

Q:中國有很多公共場所,政府對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築,比如博物館、劇院等等投入了很多的金錢和精力,但是建成之後一般都是空置的、荒廢的。您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您是否認為建造這型別建築的動力,或說是初衷已經改變了呢?

A:建築的動力改變都是因為文化差異,因為文化有很多種,例如組織文化、流行文化等等。(政府)似乎很容易就組織、引導人們進入博物館看展覽,這就是組織文化的一種展現。(您覺得這種建築的金錢投入會不會太大了?)不會,因為建造公共建築本來就是要照顧公眾的需求,要考慮到場所的容量、如何去維護等問題,資金投入肯定會大。其實,一般我們聚會的時候都會說在某某地方等,例如餐廳、咖啡館等等,這就表示我們跟這些地方是有聯絡的,所以建造建築的在於能把建築物與人們的生活聯絡起來。在倫敦去影院看錶演是一件很容易、很普通的事情,我經常聽到別人說,我今天晚上有空,去看歌劇、電影吧之類的。(在香港想看大型的展覽、表演,必須是政府或舉辦方組織,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看到,而且都不是每天都有的。)但這個在倫敦就很容易,你哪天有空想去看都可以去,因為那些公共劇院、博物館的表演和展覽幾乎每天都有,這就是組織文化的差異了。

Q:除了倫敦有這種文化現象以外,還有其他國家或地區有類似的情況嗎?

A:像義大利、西班牙等地,你可以在街上從人們的身上看到當地文化的表現,人們都喜歡呆在街上,街上也有很多的活動,但他們的文化表現方式與英國人的很不一樣,他們代表的是另一種流行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在義大利、西班牙,劇院的舞臺與觀眾席距離較遠,觀眾有時候甚至看不清楚舞臺演員的樣貌或表情變化,但在倫敦,舞臺與觀眾席相對較近,觀眾可以感受到演員的情緒變化。如果以後有機會的話,我也希望能設計劇院。或許25年以後我就可以設計出一家電影院,平時都是作為觀眾進入電影院裡面,但作為它的創造者進去觀看電影,想必是一種很獨特的個人體驗。

Q:為什麼你會想設計劇院呢?而且一定要拉近舞臺和觀眾席的距離?

A:其實從我修讀建築學開始就一直有這個想法,我曾經也在舞臺上表演過,我知道其實演員是渴望與觀眾更接近,感受他們的存在的,而作為觀眾,也希望與臺上的演員進行更多的互動交流。如果劇院舞臺與觀眾席更近的話,觀眾和演員便能更清晰地感受到對方的存在,也便於雙方互動,比如握手、拍照之類的。但要把座位與舞臺拉得儘可能近是一個棘手的事情,因為可能會影響到視線和觀看效果。

Q:儘管中國對設計的標準在不斷地提高,但是抄襲、剽竊作品的現象還是十分嚴重,您對此有什麼看法或者建議嗎?

A:其實在進行專案設計或創作的時候是很難去抄襲或剽竊他人的設計或觀點的,因為建築專案設計是一個長時間的相對獨立的過程,需要多個成員去共同完成,而且設計創意和觀點往往是從相互討論過程中得出,所以要抄襲也很難。但對於中國的這個(剽竊作品的)現象的話我也說不上有什麼好建議。

更多關於2013香港設計營商周精彩內容,請點選:

比利時建築設計師Olivier Bastin 第4張

比利時建築設計師Olivier Bastin 第5張

Olivier Bastin

Olivier Bastin

在比利時聖盧克高等建築學院獲得建築文憑後,Oliver Bastin於1989年與合夥人創辦了L’Escaut Architectures 事務所,讓建築師和藝術家能夠在充滿社會文化氣息的氛圍裡交流經驗。他在1994年開始任教於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建築學院,而在2009年12月起出任布魯塞爾首都區的首席建築師。他的主要建築和景觀作品包括Victor Jara文化中心、Ursulines廣場、列日市蹓冰場、布魯塞爾藝術者之家Cheval Noir、2008薩拉戈薩世博會比利時館和Charleroi攝影博物館。

Bastin的作品曾奪得或獲提名角逐多項重要國際獎項,當中包括俄羅斯Iakov Chernikhov國際獎、密斯凡德羅獎、Les Règles d'Or de l'Urbanisme、比利時建築獎、比利時建築物設計獎、Heritage Awards和Prix d’Architecture du Hainaut等。此外,他的作品曾多次出現於專業建築書刊,亦有為這些著作親撰文章。在多個國內以至全歐洲的建築比賽上,他都曾經擔任首席評審或評審委員。

更多關於2013香港設計營商周精彩內容,請點選:

比利時建築設計師Olivier Bastin 第6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