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設計>大設計>

中國星級酒店設計的是與非 | 王立強

安家社 人氣:8.78K

王立強:中國星級酒店設計的是與非

王立強

畢業於天津工藝美術學院

中藝建築裝飾有限公司、中藝(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設計總監

從業經歷:

2000年-2003年,上海眾藝建築裝飾設計有限公司;2003年-2006年,北京中銀利華投資有限公司(錦琅滄華設計部);2008年至今,中藝建築裝飾有限公司,中藝建築設計研究院

近五年代表作品:

2008年,北京娃哈哈中鋼餐飲空間;2009年,北京儒宴餐飲空間;2011年,全聚德餐飲空間;2011年,石家莊新華書店集團;(圖書大廈上東國際酒店);2011年,滄州金沙灣酒店

獲獎情況:

2011年8月首屆北京建築裝飾設計雙年展,榮獲百名優秀設計師獎

2011年11月,在中國的深圳舉辦了一場以“中國風”為主題的高階酒店室內設計峰會論壇,參與論壇討論並介紹自己所做專案的設計師幾乎清一色來自香港和國外,即使是由華人設計師擔當星級酒店的室內設計主創,其酒店也隸屬於國際品牌,管理團隊來自國外。

由於起步晚的原因,中國內地嚴重缺乏擁有自己品牌的星級酒店,更談不上酒店管理。只有少數內地室內設計師因為曾經或正在參與該類酒店的配合設計而逐漸瞭解和學習了一些專業知識。當然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也是不爭的事實。

王立強,室內設計師,參與過世紀金源星級酒店的室內設計專案。世紀金源是目前中國僅有的擁有自有品牌的兩家酒店中的一家,近幾年相繼在貴州、雲南、重慶和長沙建造了星級酒店,運用的是自己的管理模式。而另一個在中國“土生土長”的酒店品牌是索菲特,它所借鑑的是國際酒店的運作管理模式。

記者:一些非常有名望的國外設計師在中國做專案,即使他們不曾在中國生活過,對專案的把控也十分到位。對此,你怎麼看?

王立強:我覺得最主要的一點,還是以人為本,對此他們做得很到位。特別在酒店專案上,開啟思維、開放相容,在某些標準規定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消費群體、不同的文化有所創造,自如地運用這些因素並幾乎做到完美,這就是大師。

記者:酒店有自身的執行系統,相比較設計師個人的創作,哪個更加重要?

王立強:在功能上,肯定存在模式化、標準化的東西,比如酒店的容積率、配套的設施,這些是基本。好的酒店,這些基本要完善地運轉,除此之外,設計師的創作一般會表現在品牌文化和民族文化上。比如世紀金源品牌酒店,在不同的地方,就會根據當地的文化適當地呈現當地的特色,成都不同於長沙,長沙有別於昆明,基本都會形成獨立的酒店風格。

視覺上的東西固然重要,但品牌和文化對酒店而言才是核心,是靈魂,不同區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點,與之很好地結合,才能真正體現酒店的精髓。有時候,設計存在誤區,注重表象,忽略內在,過於關注造型、色彩,這就是本末倒置了。

記者:可是,香山飯店卻是江南園林的韻味,這怎麼解釋?

王立強:蘇州和北京儘管在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色上有區別,但是有相通的地方,即同屬於漢民族文化。故宮裡也有蘇州園林的建築和景觀,北京和蘇州共享漢民族文化,這就是江南園林韻味的香山飯店建在北京也不會覺得怪,反而感覺很享受的原因。但如果要把藏族文化的建築拿到北京來呢?會感覺和北京的人文氣質很不搭,就會很失敗。

記者:每個城市都會有一些品牌的星級酒店,除了文化是核心,一個好的酒店在建造上還需要關照哪些方面?

王立強:同一個品牌的酒店,其核心的東西就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被適當抽取、加工、演繹進而可以形成酒店文化和企業文化,這點毋庸置疑。至於酒店的表現形式,設計師會考慮其地理環境、氣候因素和消費群體而定。海濱環境和內陸差別很大,兩地建造的酒店除去“魂”的東西大不同外,在建造風格上也會大不同。

記者:說到酒店文化,那我們是不是要固守住老祖宗的東西以體現民族文化?

王立強: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文化,如果硬要把過去的某些文化拿到現在來用,你會發現不適合,30年前北京的大屋頂建築就是一個失敗的例子。隨著世界文化的不斷交流,文化間的差異在逐漸交融,現代化的建築趨於大同小異,這與民族文化並不衝突。文化日益演變,有的東西可以留存下來,有的則會消亡,而也有新生的文化出現,與時俱進是任何人和任何國家、任何民族都該有的心態。

一定的社會背景下會出現新的建築,這也是文化演變的結果。比如中央電視臺新大樓、國家大劇院,曾引起很大的爭議,後者的發展更是一波三折,包括院士聯名上書要求停建,而現在呢?現在不是被認可了嗎?既然我們要開放,要和國際接軌,勢必就要有能力接受不同於我們民族的文化,包括對當下網路語言的接受,不接納就很難融入到當下的社會。脫離社會的“陽春白雪”式的設計,能為多少人服務呢?

記者:我們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我們也有寬厚的容納精神,為什麼我們還沒有能在全世界站得住腳的酒店設計呢?

王立強:這得從我們設計行業自身找原因。中國的設計人才基本聚集在上海、北京和深圳,在建設高潮一浪接著一浪的行情下,設計還是各自為政,缺乏團隊意識。

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後,國家逐漸認識到設計的重要性,但全體民眾對建築和設計的審美能力還未達到一定的程度,對建築的消費還停留在造型上,在這點上我們和歐美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從設計方面比較,我們在酒店的設計上才剛剛起步,基本屬於模仿階段,設計力量難以企及已有幾十年酒店設計經驗的歐美國家,而拋開時間長短之分,後者的專業化方向更加明確,運作非常成熟,管理十分到位。國際品牌酒店的設計團隊基本很穩定,一般都有自己的御用設計師和設計團隊,品牌管理下的設計,從最初的創意到後期的深化,基本都由這樣的團隊來完成,或者適當地與當地的深化團隊合作。而外來的,特別是中國的設計團隊,即便是在中國的土地上進行某國際品牌酒店的建設,他們也難以進入到這些團隊的內部,好似壁壘,難以突破。即使有華人設計師進入到該團隊,也是數量寥寥。

其實這樣的酒店設計團隊,如果說他們對世界的文化都瞭解,也是不成立的。在中國做設計,他們可能會拿出中國區域文化的一個點來進而放大,而他們自己品牌的文化的東西不會改變,硬性的標準也不會改變,這也就是為什麼國外的品牌酒店無論在管理上,還是在運營上都很成功的原因之一。

酒店是很系統化的一個組合,涵蓋客房、餐飲、娛樂等多種功能,專業性較強。現在,也不是說國內的設計師能力有多差,實際上,由於接觸晚,和國際接軌也比較晚,雖然我們現在也有大量的酒店業務,但還是缺少和國際化酒店共通運營的平臺。

星級酒店的發展在我們國家才短短十幾年的時間,我們在專業上尚不成熟,對管理和運營更是生疏,因此接受世界酒店設計力量進入中國,就是給我們自己成長的機會。對此,設計師在努力,一些開發商也在努力,嘗試建設自己的酒店品牌並更多地融合到國際化酒店建設的平臺上去。

記者:那你如何看待國外酒店設計師對中國文化的詮釋?

王立強:這好比外國人穿中國某個朝代的傳統服裝,看他們原汁原味地穿起來有些可笑,等到在這個基礎上改良,對一些元素進行設計後再看,就很有些味道了,既符合時代特點,又不失歷史韻味。

有一次看到一位義大利設計師設計的中國不同朝代的衣帽,那是他對我們國家傳統文化的理解,當然和我們自己的理解有差異,因為裡面融合了他自己所在地區的文化。著名的酒店設計師米歇爾在做頤和安縵之前,對東方文化和中國文化了解已久,他在亞洲30多年,已經能夠嫻熟地應用東方文化的精髓,包括從他所做的富春山居圖專案中,都可以看到他對當地民俗文化、山水境界和禪道的較為透徹的理解。

不同的設計師因自身的成長和從業背景不同,從而對各地的文化有不同的解讀,各有各的境界,就看他們的作品呈現出來的意境會讓他人有什麼樣的感受,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記者:那你又如何看待中國室內設計師在這個細分行業的從業現狀?

王立強:從根本上看,我們沒有細分專業的大學教育,都是籠統地學習建築史、室內空間,沒有明確的方向。當然,國外也沒有專門的酒店設計專業教育,但是有專業的酒店管理公司,可以培養專門的酒店設計人才。大學畢業後從事設計,我們根本談不上專業,只是找好看的效果圖複製,而沒有經過工地的鍛鍊,一直在紙上談兵。

如果這還算是設計師成長的必然過程的話,但是此後忙於“埋頭拉車”的設計師之間卻交流太少,或者怕交流,而商業性又使得交流、展覽變得“錢味十足”。總之,室內設計師的成長環境並不好,社會和我們自身都有原因。

記者:從一些細枝末節上看,國內的酒店設計還是在悄悄地孕育著力量。

王立強:事情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因為大家已經意識到投資之前一定要作市場調查,一定要有專業的團隊、顧問公司和酒店管理公司來給出專業的意見和建議。現在我們也在慢慢介入到酒店管理公司前期的運作中來,討論專案的定位,一等框架搭建完畢,室內設計就儘可能早地進入到專案中來。

世紀金源基本能做到酒店專案專業化操作,2011年我們一共考察了5個省的7家該品牌酒店,在前期室內設計就已經跟進,酒店管理和建築設計定位比較明確。隨著這個品牌的酒店相繼在其他省市擴張,它會逐漸穩定自己的品牌形象,並形成自己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