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設計>大設計>

建築給都市人一種新的生活觀 | 龔書章

安家社 人氣:2.79W

在科技的策動下,建築設計的趨勢,從原來專注於外形改造逐漸轉變為材料、結構以及內外空間上的突破。年輕設計師不免走一些彎路,或與現實脫節,或無法用建築詮釋自己的表達。臺灣著名建築師龔書章在京分享了他的新理念,“身為建築人,我最值得驕傲的就是能創造出有良好公共性的建築,不止是做室內設計,而是能留給都市人一種新的生活觀。”

龔書章:建築給都市人一種新的生活觀

選擇最有效的一招出手

建築師接到任務後,比較難的是尋找到合適的切入點。龔書章對此深有感觸,“首先你要對現實有深刻的認識,然後要跨越許多領域。當所有東西都考慮好,就要選擇最有效的那一招出手。”

龔書章做過許多跨界設計,2008年的兒童醫院專案就非常成功。“客戶想做一個有別於其他醫院的兒童醫院。我想首先不要把它做成兒童樂園,因為小孩子來到這裡需要安心、愉悅和安靜,還有,我希望孩子不要害怕來醫院。”

龔書章找到一個二十多歲的藝術家合作,兩人從兒童醫院的待診區開始設計。“這位年輕的藝術家用壁畫講述了很多故事,還讓小孩子瞭解肉體、骨骼和內臟,並用旋轉的立體柱來呈現。”考慮孩子等待就醫時的心情,龔書章說,“他們其實很緊張,緊張到大哭。在和心理專家討論後,我們瞭解到讓小孩子有安全感的方式,就是讓他變成大人,去照顧別人。所以設計中換掉了醫院所有的常規椅子,換成各式各樣的小狗椅子,讓孩子和小狗為伴,等待看醫生。”這個設計在當年拿到臺灣的室內設計獎,並引發臺灣醫院室內設計風格的改變。

 希望設計容納城市文化

“臺灣和大陸不同,像臺北市或是其他一些地區,沒有什麼明星建築。如果想去臺灣看建築,反而是一些街區裡的空間更有趣。”身為建築師,龔書章說,自己最想做的,不是創造出一個地標式建築,而是希望建築設計能與生活產生關係,能容納城市文化。

2004年,龔書章受邀為臺灣宜蘭做一個公園設計。公園旁邊有一所學校和一箇舊社群,還有一座廟宇,客戶的要求是給周邊活動的老人設計出茶亭、表演廣場、遊廊,還要給孩子們設計出戲水池和遊戲空間。龔書章希望最終的設計既能滿足所有需要,還能有出人意料的效果。“雖然是個小公園,但如果從都市角度看,這裡是一條都市的綠園道,也是自行車道和慢跑道,周邊還有舊社群,所以,不如讓騎自行車和來跑步的人,都能在公園裡繞行。”

這就是廣受宜蘭人津津樂道的“新福宮”專案。龔書章把這條運動通道變成一根繩子,用繩子拉出一條隨意的線,並且把公園該具有的功能與景點都連線在一起。雖然遠看像是高速公路,但實用性很強。現在大家都穿著拖鞋、背心來這裡納涼,老人們也會悠閒地在遊廊裡喝茶、睡午覺,甚至有人直接把棉被拿出來晒。“這個場景出現在這個地方,我感覺超棒。”

公園動靜相容,不僅符合當地文化,還帶出了當地的新景觀。這個設計也為他帶來“第四屆遠東建築設計獎傑出建築設計佳作獎”的榮譽。

 為設計規劃一個DNA

在龔書章的設計中總能找到共性迴應時代精神。“三十幾歲時,我認為表現設計師的個人風格最重要,四十幾歲時,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公共性,也就是要設計的東西與所在場所、領域的關係,要能跟城市裡不同的人對話。”

這時的龔書章更希望以“城市策展人”的身份出現,“我希望不要做全部的設計,只做其中的10%或20%,因為太多事情跟未來的使用和發展有關,我不想把它的特性定死。如果建築、都市空間、展覽能隨意轉換,並根據自己的發展而變化,就再完美不過了。我稱之為DNA,也就是說,設定一個DNA,讓其找到自己的特性。”

臺灣著名的CMP BLOCK就是龔書章的都市策展計劃之一。廣場內部除了具有自己的空間規劃,還有書店、展覽區、戶外演出場所。“我的概念就是希望大家能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能悠閒地在這裡休息,於是,這裡就成了一個都市裡的客廳,這客廳完全沒有頂子,會因為不同的客人而變換不同的功能。”龔書章用2500根竹子把整個廣場包了起來,每隔4米到6米立一根鋼柱,方便以後需要做活動時的燈光、音響需求,不需要時,鋼柱也可以被拿掉。四個很大的氣球在廣場半空飄揚。週末,這裡會拉起棚子做演出場地,甚至還有許多自發的小音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