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設計>大設計>

建築要追求文化價值 | 曹一勇

安家社 人氣:1.98W

曹一勇:建築要追求文化價值

 曹一勇

北京博地瀾屋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總設計師

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高階工程師、天津大學建築學碩士

工作經歷:

1990年7月-2005年7月 郵電部設計院(後更名為:中詢郵電諮詢設計院)總建築師

2005年8月-2010年1月 五合國際(WERKHART)建築設計集團 集團下屬北京子公司總經理、集團下屬北京華特建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2010年1月至今 北京博地瀾屋(BUILDINGLIFE)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總設計師

主要作品:

汕頭粵東資訊大廈 (國家優秀設計銅獎、部優秀設計、科技進步一等獎)

四川移動總部辦公大廈 (部優秀設計一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電信重慶第二長途通訊樞紐樓 (部優秀設計一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電信拉薩長途通訊樞紐樓 (部優秀設計一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電信貴陽第二長途通訊樞紐樓 (部優秀設計一等獎)

中國電信成都第二長途通訊樞紐樓 (國家魯班獎、部優秀設計二等獎)

中國電信上海資訊產業園、新華書店南京物流中心、北京東億國際傳媒產業園、承德博物館、河南工業大學新校區、山東煙臺芝罘島總體規劃、北京春天MALL規劃、承德御道風情商業街、新疆昌吉水木融城、卓達威海香水海四期、鄂爾多斯康巴什新區公安交警大樓、承德雙灤人民醫院、承德市精神病醫院、保定毛主席紀念館、天津環秀湖旅遊度假別墅區等

古人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四十而不惑就是指一個人到了四十歲,經歷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了。從曹一勇建築師的言談中可以看到這種睿智的判斷力。從事建築設計行業已經二十年有餘的他,當被問到“建築夢想”時,笑言建築師並不是小時候的夢想,家庭的影響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美術專業的舅舅帶給他藝術薰陶,哥哥學的是都市計畫專業,曹一勇稱建築專業是他“自然而然”的選擇。

從一名簡簡單單的建築師到現在成立建築設計公司,曹一勇坦言自己經歷了作為設計師而言比較幸運的發展歷程。畢業之後即被分配到大型國有設計院工作,並在此期間取得了建築學碩士學位,在這裡經過了15年的歷練,這家國有大院的技術積累和技術沉澱帶給他受益匪淺的財富,之後就職於一傢俱有國際背景的民營設計企業,在這裡他負責管理一個子公司和一個甲級設計院,學到了企業運作和市場經營方面的知識。曹一勇說:“兩種完全不同型別的設計單位帶給我的鍛鍊是一輩子都受用不盡的。”最終曹一勇和另外兩位具有類似經歷的合夥人成立了博地瀾屋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走在設計行業前列的博地瀾屋

博地瀾屋名字來源於英文“building life”,這個名字也與設計理念相關,博地瀾屋的LOGO設計是四個顏色,博代表規劃,地代表建築,瀾代表景觀,屋代表室內設計。博地瀾屋第一個注重的是提供四個專業一體化服務的平臺,在做專案時,我希望建築師、規劃師、景觀師和室內設計師同時參與,而且,規劃師要有建築師、景觀師、室內設計師的思維,其他的同樣如此。第二個注重則是提供全過程一站式服務,包括從產品定位、規劃到方案到施工圖,包括到後期的配合。第三個注重服務質量,並有相應的制度保障。“作為設計企業最關鍵的是能拿出優秀的作品,好的作品是一個企業得以生存、發展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的最根本的保證。”曹一勇認為,“不敢說我們去引領市場,但是我們一定是走在設計行業前列的。”

沒有責任感的建築師不是好建築師

當問及如果將建築師、客戶和社會這三者之間進行排序時,曹一勇很肯定地回答建築師一定排最後。他認為,有的建築師不考慮社會等各方面的需求,只做一種風格的建築,這是沒有社會責任感的表現,是最要不得的。

曹一勇認為就建築師個人的職業生涯來講,社會責任一定是放在第一位。因為建築需要人來買單,不管接不接受,一旦建成就屹立於城市中,過於自我或者過於個性甚至惡俗的話,負面影響會長期存在,因此建築師一定要有社會責任,沒有責任的建築師不是好的建築師。而針對某個專案來說,客戶放在首位。客戶委託你做專案,客戶是上帝,就要對客戶負責。但負責任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在遇到社會和客戶存在某種矛盾時,曹一勇的是通過自己的專業修養、素質慢慢引導客戶,最終使專案不僅讓客戶滿意,而且對社會形成正面的影響力。“建築設計就是把環境、經濟、技術等各方面所有的矛盾點合理的解決,是一個梳理的過程、一個理性思考的過程、一個取和舍的過程。”這也正是曹一勇的設計理念。

建築的最終目標是人與人的情感交流

曹一勇將自己的責任感和建築觀賦予博地瀾屋的設計理念上,既尊重每位建築師的創作,同時要堅持三點:建築要和城市、周邊建築建立一種對話關係;建築要與人保持一種親和關係;建築要為人和人的情感交流搭建一個好的平臺,這才是建築最終的目標。因而,做建築一定要考慮和周邊的關係,在周邊環境中的角色,考慮周邊的環境、地域文化、當地人的生活習慣等。

綠色建築需要全面評價

具體到綠色建築,曹一勇認為綠色建築的好壞評價有五個標準。第一,建築本身是不是節能;第二,可再生能源是不是有利用;第三,建築材料的生產過程中能耗和排放是怎樣的;第四,裝置系統的能源使用效率,如空調系統執行效率怎麼樣;第五,建築物本身的壽命,這一點不完全是投資者或建設者掌控的,社會或政府的因素佔主導,有人算過中國建築的平均壽命不到三十年,“百年大計”只能是理想中的狀態。前兩個標準是大家基本都關注的,而後面三個往往被忽略了。

在社會熱捧綠色建築的時候,更多的人關注了它的表面,而忽視了綠色建築最根本的追求。曹一勇對此感觸頗深,“綠色建築最根本的追求是健康舒適而不是能耗低,生態建築而不是低碳建築。人類居住的最終目標是與大自然親近,而不是把自己關在在恆溫恆溼的環境中。”因此,在做綠色建築時,曹一勇更注重被動式節能,或者叫低科技物理節能手段,例如窗戶的設計,不會為了節能人為地把窗戶縮小,因為如果窗戶開小了人就有被關在籠子裡的感覺,從心理上的舒適感講一定是落地窗最受歡迎。被動式節能更強調的是建築師主動利用最基本節能技術的意識、態度。“博地瀾屋的設計目標是熱和大自然的親近這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礎上通過技術手大達到節能,這才是合理的方式,而不至於本末倒置。”曹一勇說,“生態節能不是目的,是過程方法手段,目的是舒適健康的生活方式,與大自然相融合,恆溫恆溼不見得就是健康的居住環境。”

未來建築更要追求文化價值

曹一勇先從三個方面界定了建築要實現的價值:實現經濟價值,即投資商、建設方的經濟效益;實現社會價值,即對社會負責;實現文化價值,這也是更高的層次。社會價值有階段性,一般只看在當今社會,對環境、人的影響,有句話“越是時髦的東西生命週期越短”,某個建築在某一時期可能是成功的,但把時間軸加進來之後,建築價值評判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從這個層面來說建築要有前瞻性,站在歷史角度看建築,很少有建築能實現這個價值,但我認為這是建築師應該追求的更高的層次,即文化價值。

今年達沃斯論壇討論主題是增長質量。何為增長質量?1996年,一份世界銀行的報告將其歸納為幾個特點:無根的增長,即文化多樣性消失;無未來的增長,即環境基礎被破壞;無情的增長,即發展導致人們感情的淡漠。

曹一勇認為這三個方面同樣可以用來界定未來建築的發展方向:第一、生態環保,這一點已經成為現在社會的主流;第二、尊重歷史、地域文化,;第三、通過建築設計能夠構成人們情感溝通的平臺。他以博地瀾屋設計的一個別墅專案為例作了說明,這個專案中,三個別墅圍成一個庭院,然後四個、五個到六個分別圍成一個庭院,形成一個半開放式的半公共空間,這樣不僅滿足住戶的安全感、歸屬感,同時為他們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建築形態從歐式住宅佔比重較大到現在很多高階樓盤、頂尖別墅都是中式風格,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逐漸建立起來的表現,據此,曹一勇還認為“具有一定傳統文化或地域文化風格的建築形態一定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想在大自然中建自己的家

建築師為社會增添了琳琅滿目的色彩,為人們提供了舒適的住所,對於絕大多數建築師而言,這些可以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如果可以為自己建造一個房子的話,建築師理想中的屬於自己的住宅是什麼樣子的?對於這個話題,曹一勇頗為意外,又感到驚喜。他說這個話題勾起他很多回憶,二十年前讀書的時候曹一勇曾經問過自己這個問題,答案是用三七磚牆或四八磚牆,做個堅固、環保、節能又舒適的房子,“我比較喜歡磚這種材料帶來的古樸而又具有底蘊的感覺”。從業超過二十年了,以現在的年齡和閱歷再去思考這個問題,答案肯定是不一樣的,“我希望當我老了,有一個地方可以給我回歸本質的寧靜,親朋好友到來也可以寧靜地交流、溝通;不必去炫耀什麼,客人能在古樸、本質裡面體會到主人的品味、追求;不用豪華、高貴,但一定要舒適自然,要有親近自然的東西。這應該就是我現在想為自己建造的房子,也是我現在理想中的一個追求,雖然實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終究是自己的追求,是會為之付出努力的。”這或許就是曹一勇作為建築師的夢,在不斷築造傑作的同時,留一份小小的自由追求在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