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設計>建築設計>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阪茂作品 | 紙建築帶來希望

安家社 人氣:3.18W

2014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阪茂(Shigeru Ban),被美國《時代雜誌》譽為“21世紀100創意先驅之一”。他最廣為人知的設計,是大膽採用紙管為材料,不損災地一草一木,廢物利用的同時為災區迅速地重建社群。作為日本生態建築界的領導者,阪茂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築風格,把節能和迴圈再用的設計理念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領域。他運用再造紙的輕巧和組裝迅速的特質,為全球災民設計臨時房屋,搭建避難所及住屋。

紙建築帶來希望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阪茂作品

阪茂

紙建築帶來希望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阪茂作品 第2張

高鳥“紙教堂”

▲高鳥“紙教堂”(臨時)

1995年阪神(或稱神戶)大地震後,一些前越南難民不能入住由日本政府提供的臨時住房,阪茂就為他們建造了“紙木宅”。他還與學生志願者一道建造了高鳥“紙教堂”。這一事件促使了非政府組織—建築志願者師網路(VAN)的籌建以及此後救災活動的實施。

紙建築帶來希望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阪茂作品 第3張

漢諾威世博會日本館

▲漢諾威世博會日本館

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由阪茂設計的日本館讓全世界對他和他的紙質建築刮目相看:拱筒形主廳由交織成網狀的再生紙筒組成,並用織物和紙膜進行內外部圍護。在長達半年的世博會舉辦期間,經歷了烈日暴晒和颳風下雨,仍然很好地完成熱量阻隔,且不曾漏水!展期結束後,日本館還被拆卸運回日本,製成國小生的練習本再次迴圈使用。

紙建築帶來希望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阪茂作品 第4張

遊牧博物館外部
紙建築帶來希望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阪茂作品 第5張

遊牧博物館內部

▲遊牧博物館

2005年的美國紐約,出現了一個充滿獨特創意的博物館——這座佔地面積5200平方米、主體結構採用了152個鋼質集裝箱的博物館,屋頂由再生紙所製成的管子鋪設而成,牆面使用了可迴圈使用的木板,地面則鋪設石子和沙子。這是一個可以遷徙的藝術展廳,先後在紐約、東京等世界各大城市亮相,引起轟動。

紙建築帶來希望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阪茂作品 第6張

紙建築帶來希望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阪茂作品 第7張

成都市華林國小(臨時)

▲成都市華林國小(臨時)

2008年的汶川地震摧毀了無數汶川人的夢,當地的學校也備受破壞。阪茂及其團隊在一週內奔赴一線,與志願者們以紙管為原材料,在一個月內建起一座臨時國小——成都市華林國小。這座由3棟房屋、9個教室、佔地500㎡的臨時國小為當地災民和學生帶來的鼓勵意義,已遠遠超過建築本身。

紙建築帶來希望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阪茂作品 第8張

克賴斯特徹奇大教堂外部
紙建築帶來希望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阪茂作品 第9張

克賴斯特徹奇大教堂內部

▲克賴斯特徹奇大教堂(臨時)

2011年,紐西蘭最大的城市克賴斯特徹奇遭遇了地震,讓這座基督城居民感到精神倒塌的是,標誌性建築克賴斯特徹奇大教堂被嚴重破壞。阪茂及其團隊受到邀請後,迅速前往當地,對紙管材料進行了重新切割和角度調整,最終建成一個具有高硬度的且環保的臨時大教堂,並且可同時容納 700 人。

紙建築帶來希望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阪茂作品 第10張

紙建築帶來希望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阪茂作品 第11張

Paper Partition System

▲Paper Partition System

2011年日本大地震後,阪茂立即投入為災民建造避難所的工作中。他用硬紙板做成紙管,用白帆布做建築隔牆,製成4米長、4米寬的單元隔間。每個家庭住在不同的小隔間中,從而得到一點隱私和自由。在接受採訪時,他表示:“我們總以為災民只要有個地方避難就已經是很好的事了,但從沒有人考慮過他們精神上的感受。連續十幾天呆在一個沒有隱私的公共空間,他們精神上是很緊張的。有了小隔間後,女人們就可以每天換衣服,並給嬰兒哺乳等。”該專案還獲得了“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大獎”,得到主辦方的高度評價。

更多阪茂及其建築內容,請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