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指南>行業資訊>

這些你一定不知道 | 小雪傳統民俗有哪些

安家社 人氣:2.24W

作為中國傳統的節氣之一,小雪有哪些民風民俗呢?在華夏大地,人們在那段期間會舉行哪些活動呢,今天就和大家一一講解一下小雪的具體民風民俗。

古人稱“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這時由於冷空氣南下,中國北部溫度會逐日下降,使氣溫降到0℃以下,於是降水就變成了雪,但雪量還比較小,所以稱“小雪”。

由於氣溫降低,北方以下雪為多,不再下雨了,雨後的彩虹也就看不見了;又因天空陽氣上升,地下陰氣下降,導致陰陽不交,天地不通;因此,天地閉塞,轉入嚴寒的冬天。

小雪是個降水類節氣。俗話說,節到小雪天下雪,小雪時節不耕地。小雪期間,田裡的農活已經不多了,人們就修補農具,做好牲畜的禦寒保暖工作,為來年開春做準備。

南方地區,小雪節氣開始要準備禦寒衣物、手爐、湯婆之類,同時房內掛棉簾防寒。南京有諺語:“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小雪之後,家家戶戶開始醃製、風乾各種蔬菜,包括白菜、蘿蔔,以及雞鴨魚肉等,延長蔬菜肉類的存放時間,以備過冬食用。

因此一到小雪節氣,人們上菜場就比較關心有沒有可以醃製的菜。這時,蘿蔔、雪裡紅、青菜都長得很好,勤快的主婦們把它們買回家醃,然後曝晒七八個晴日。食用時用滾開水燙,燙上兩三次就可以吃了。

這個習俗古已有之。清人著作《真州竹枝詞引》中記載:“小雪後,人家醃菜,曰‘寒菜’……蓄以御冬。”真州在今天江蘇儀徵。杭州人往往也會趁著這個節氣開始醃製醬鴨、臘肉。

小雪過後,香噴噴的臘肉臘腸成了餐桌上受歡迎的美味。怎樣讓炒出來的臘肉臘腸美味鮮嫩呢?訣竅很簡單:首先,要把臘肉臘腸用水先煮一遍。其次,一定要用冷水下鍋煮。這樣才能讓水分緩慢地滲入肉的組織中,讓本來乾癟的臘肉臘腸變得更加滋潤。

廣州人最喜歡用臘味來做臘味蘿蔔糕、臘味煮香芋,還有臘腸炒蜜豆。在秋冬寒冷的天氣裡,開啟盛滿臘肉、臘腸的煲仔飯,飯香與肉香撲面而來,兩者融合得天衣無縫,溫暖香糯的煲仔飯就是最適合冬天的美味了。食用臘肉等醃製食品時可適當配些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水果,如青椒、苦瓜、橙子等,既降低了亞硝酸鹽的危害,又增加了菜的營養。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晒魚乾、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說到晒魚乾,一般要選大魚,因為小魚一晒沒多少肉。買回魚後,把魚去鱗,若魚身較大,應在脊背骨下及另一邊的肉厚處,分別開片,使滷水易於滲透,然後將魚身剖腹,去掉內臟。將魚清理乾淨後,一般不拿水清洗,那樣魚容易壞,如果想洗,洗後必須把水瀝乾、擦乾。

TAGS:小雪 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