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家居百科>百科生活>

扒皮魚價格

安家社 人氣:2.56W

扒皮魚的正式名字是“綠鰭馬面魨”(革魨科) Navodon septentrionalis,潮汕俗名“迪仔”,在上海和閩浙一帶稱“橡皮魚”。它還有馬面魚、孜孜魚、皮匠刀、麵包魚、羊魚、燒燒魚、剝皮魚、老鼠魚、耗兒魚(四川)等別名。

扒皮魚除了那根突出於魚背的硬骨外,最特別的是身上那張粗糙如砂紙的魚皮,因為這一緣故,必須把皮扒掉才能烹煮,也因此換來了“扒皮魚”這一俗稱。

扒皮魚體較側扁,呈長橢圓形,一般體長10~20釐米、體重400克左右。頭短,口小,牙門齒狀。眼小、位高、近背緣。鰓孔小,位於眼下方。鱗細小,絨毛狀。體呈藍灰色,無側線。第一背鰭有2個鰭棘,第一鰭棘粗大並有3行倒刺;腹鰭退化成一短棘附於腰帶骨末端不能活動,臀鰭形狀與第二背鰭相似,始於肛門後附近;尾柄長,尾鰭截形,鰭條墨綠色。第二背鰭、胸鰭和臀鰭均為綠色,故而得名。

扒皮魚是一種溫暖性近底層魚類,分佈於太平洋西部。我國東、南、黃、渤海,朝鮮和日本都有分佈,也見於南非。不僅產量高,而且魚汛比較集中,其主要汛期在2月上旬至5月下旬。

TAGS:扒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