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家居百科>百科裝修>

盪鞦韆習俗的詳細介紹

安家社 人氣:2.53W

盪鞦韆習俗的詳細介紹

以下是盪鞦韆習俗的詳細介紹:

一、 盪鞦韆的形式。

1、 哈尼族盪鞦韆。每年元宵節期間,武安、涉縣、磁縣一帶的城鄉群眾有盪鞦韆的習慣。一過正月初十,人們就開始在村街口開闊處和自家院內搭起高低不同的鞦韆架。從搭成到正月十六,每天都要蕩一陣子,其中十四、十五兩天是高潮。盪鞦韆可以使人心曠神恰,鍛鍊身體和意志。無疑,這是一種有益的民間體育遊藝活動。一些地方的群眾認為,盪鞦韆能祛除疾病。

2、 朝鮮族盪鞦韆。盪鞦韆是朝鮮族婦女喜愛的民間遊戲,每逢節日聚會,人們便會看到成群結隊的朝鮮族婦女,聚集在參天的大樹下,或高聳的鞦韆架旁。身穿鮮豔民族服裝的朝鮮族婦女,在人們的歡呼、叫好聲中蕩起了鞦韆,她們一會騰空而起,一會俯衝而下,盡情地歡樂,長長的裙子隨風飄舞,大有飄飄欲仙之感。具體的比賽方法各地也不盡相同,但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都以高度作為決定勝負的標準。現在有些地方在鞦韆蹬板下系一個標有尺寸的繩子,以此來測量高度,決定勝負。以盪鞦韆來增進友誼。

3、 端午節盪鞦韆。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端午節活動方式。

二、 盪鞦韆的含義。

1、 盪鞦韆 寓意生活愜意。“過樑悠”這是一種比較複雜的秋幹。在牢固的木架上架一個方形大木輪,輪子四角各吊一副小秋千,四個人坐在踏板上,由其他人搖動搖盤,使大木輪轉起來。鞦韆上的人隨著大木輪子的轉動,或高或低,自在悠盪,煞是愜意。

2、 “板不煞”式,寓意健康,長命。“板不煞”。板不煞就是“摔不死”。搭法是:在鞦韆架的橫樑上穿一個轆轤頭,上面繞一條粗繩(只繞一遭),兩頭垂下,其中一個繩頭上固定一根腳踏棍。開始耍時,兩隻腳踏在踏腳棍上。兩腿夾繩,兩手緊拽另一個繩頭,使繩子這頭往下轉,那頭帶著人往上升。鞦韆橫樑上頭的半圓形荊條吊著花生、糖果、香菸、酒等賞品。誰能升到上頭,牢穩地固定在轆轤頭上,再伸手向上去摸賞品,誰就是好樣的。摸著哪一種獎品,就獎給這個人。一般人往往上不去就摔下來,或者上去了沒把緊轆轤頭,又滑溜下來或摔下來,故名“板不煞”。由於鞦韆架下墊著鬆軟的沙土或柴草,不會出危險,又稱“摔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