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設計>大設計>

因社會問題而思考設計 | 韓兆陽

安家社 人氣:3.26W

韓兆陽:因社會問題而思考設計

  韓兆陽

畢業於英國AA建築聯盟學院和謝菲爾德大學建築學專業,後留英工作。在都市計畫策略制定、總體規劃、建築設計和專案管理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曾在知名國際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並主導過許多城市更新、城市設計和建築設計專案。於2011年加入The Oval P artnership Ltd (歐華爾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現為公司駐北京專案董事。

三里屯已經成為北京東城區一個宜人的場所,人們聚集在這裡購物、休閒和娛樂。其總設計方是歐華爾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從原先雜亂無章的酒吧區蛻變成城市中時尚的、深受市民喜愛的聚集場所之一,完成這一設計的歐華爾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在最近半年迎來了一位新員工,也是北京辦公室負責人之一的韓兆陽。

韓兆陽,英籍華人,從小在香港長大,於英國AA建築學院和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獲得建築學設計碩士後留英工作,曾在國際知名的ALSOP建築事務所擔任高階職務。半年前他來到北京,現任歐華爾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專案總監一職。

韓兆陽目前負責的專案主要為城市綜合體,這也是公司在國內的主要業務之一。其公司總部位於香港,並在倫敦設有分部。目前,這家企業已在國內各地進行了多個城市綜合體和商業專案的設計。

城市綜合體的發展

談到發展城市綜合體,韓兆陽認為,“無論是東方的文化傳承,還是中國人的個體習慣,都滲透著聚集的概念。相對於歐美國家的個體意識(個人主義),中國人更希望由群體或者團隊共同來組織完成事務。”一直倡導通過文化尋根、社會組織、經濟發展三者間的深層驅動來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的當下,聚集文化這個特徵恰好適合城市綜合體的概念,這也是在中國城市化程序中迅速獲得發展機會的原因之一。現代社會中,人們在一起的方式眾多,有人選擇網路社交媒體,有人選擇在現實中面對面,有人選擇室內空間,有人選擇室外公共空間。城市綜合體鼓勵人們在現實中交往,併為其提供多樣服務選擇和愉悅體驗,也因為商業利益的誘導而演變為合情合理的城市化的一種生活方式。它帶來的城市生活場所,無論其規模大小,在由它簇生的消費情景中,演繹著商業、文化、社會的共融。

作為建築師的韓兆陽認為,“中國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應該是立體都市的產生。將城市綜合體放大、變高,同時更加節能環保,這樣就可以使城市空地儘量空出,郊區得以保留。這不僅是北京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可能是全球建築的發展方向。”這樣的趨勢確實正在一些城市中呈現,人們的生活空間逐漸向高處發展,從而產生了新的消費形式和內容的結合產品,同時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但是在現今國內發展商盲目追求城市綜合體的發展狀況下,是否有理性的投資者從價值和利益中思考生活的共融問題。這有待商榷。

城市建設與設計者的價值

在城市復興的同期,中國的歷史街區普遍還以佔據城市核心區為主。隨著城市的發展,市區核心心區域的歷史價值被低估。當政府政策、認知和專業水平尚未規範和成熟時,城市中的一些核心區被髮展商看重,挖掘商業價值的行為並未被有效理性地限制。在這種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城市建設,由於多種原因,常常採取推倒重來的做法,並認為這種辦法比在原有地塊上進行修復和混合功能的設計更為容易。事實上,無論大規模的城市化,還是城市中心區保護都是一個複雜的多學科問題。單一性和缺乏長遠利益的思考,必然帶來認識的片面性。

一方面,歷史文化產生的長期增值效應和影響是全新專案無法企及的。城市和建築是人們生活的載體,一個專案被拆走的不僅僅是建築,也是此時此地的屬性,包括原有的居民,原有的歷史,原有的生活方式以及長久的記憶和故事沉澱下來的歸屬感。如何定義“新”的屬性並營造區域認同感是城市更新專案所面對的重大挑戰。“任何一個推倒重來的專案從啟動到建成都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援,任何環節的決策和操作不當所帶來的巨大損失遠不只是發展商所能夠承擔的,更有可能引發潛在的社會和民生問題。”韓兆陽在被問及時城市化問題時答道。

很多推倒重來的專案還帶來了城市區域單一化的問題,人們的生活不再便捷、豐富多彩,而被迫擠進一個個冰冷的混凝土建築中。失去了往日喧鬧的多尺度的街道、休憩的公園,更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文化。城市的機理和文脈是城市差異性記憶的一部分,人為地割裂只會適得其反。曾經的城市更新住宅專案中一些規模單一的公共空間催生了犯罪率的上升,在歐洲歷史中因此類原因被炸燬的建築也並不稀少。

另一方面,在目前中國大規模城市化的背景和現有的各種條件下,韓兆陽認為,建築師既是合作者又是服務者。“建築師應與發展商、政府、運營商、市民等各相關人士合作,為專案創造價值,使得建築和城市最終服務於社會和大眾。簡單地說,就是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居住環境並促進社會的繁榮”。由於現代社會分工和專業的細化,建築師很難憑藉一己之力實現這些願景。但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進行有效溝通和合作,並利用專業的技能,以合作者的職業道德為原則推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韓兆陽在英國工作期間,曾經為一所大學設計過一座酒店管理教育與多媒體教育為主的混合功能的教學大樓,其特殊之處是該大樓亦為一座板球比賽場館,同時屬於兩家不同的業主。韓兆陽除了嘗試加入科技型設施和系統來實現低碳和綠色環保外,還希望能夠通過一個好的設計解決體育場和學校教學相結合的問題。以助於增加建築物的使用率和減少開發新建築的社會成本,這也是實現可持續設計的一種方式。這種設計方法實現了該專案80%以上的面積使用率和不同主體混合使用的需求。另外,設計也拓展了與社群的互動關係,將建築糅合進當地生活中去。最初,雙方業主均認為設計方案可行性較低。但是經過三年多的努力,韓兆陽和他的團隊在經歷了與雙方不斷磨合和遊說的歷程後,最終不僅能滿足雙方業主的需求使他們達成一致。也使這一專案成為當地的一處標誌性建築,該大學的學生和當地居民均以此為傲。

如果建築師能夠通過專業服務滿足不同人的需求,那麼設計也會變得更有價值。韓兆陽通過這種方式創造性地進行建築設計,促進社群新的互動,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來說明建築混合設計方式實現的可能性。在國內,大多數專案的設計週期都比較短,很少有人會為了實現一個設計意圖堅持三年而不放棄。但是作為建築師,這也是職業素養的一部分。

普通建築師與聽眾意識

崇尚建立個人品牌的建築師一直被稱為明星建築師,他們堅持個人風格在不同作品中的貫穿和不斷成熟,有時會弱化其他社會因素對設計的作用。當然,甲方也因為這類建築師驚人的創造力而選擇他們。建築師應該廣泛聽取不同關聯者的看法和需要而進行設計。這是韓兆陽的觀點。

在英國工作期間,韓兆陽還設計了一所國小。最初,作為甲方的當地政府只希望建造一所擁有齊全的常規公共設施的學校即可。但是韓兆陽提出了一個更細緻的方案,希望學校的終端使用者能夠參與到學校的設計中去,建造一座真正意義上的以使用者為主的學校。因此,在設計初期,通過開展工作坊等活動,邀請學生及其家長、教師等相關人員一起展望他們夢想的學校。通過聽取他們的意見,不僅在公共空間上做了更多的趣味化設計,來協調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提供更豐富的空間結構,而且基於不同的年齡層也有不同的心智發展水平和認知模式的考量,為不同年級設計了不同特點的教室。這種切入點是人性化的,更需要對終端使用者的需求有精妙的把握。

多樣的聲音是片段式的,它們的整合需要依託建築師的邏輯和能力。在韓兆陽看來,只是單純滿足功能的需求並不意味著達到社會的需要,因為建築的社會屬性不容迴避。僅僅因為專案是否盈利而定義作品的價值是不全面的。一些建築師將商業作品和文化作品作了明確的區分,認為商業作品難以承載設計理念,但是在韓兆陽看來,不管別人怎麼看,你的設計可以做得很漂亮,但缺失了最基本需求的滿足就失去了成為好設計的可能。最重要的是人使用的時候開不開心,哪怕是一所國小校,也可以達到這個目標,不需要做得偉大,不需要拿獎。

韓兆陽一直對建築師的職責和工作內容進行不斷地探索。北京的“鳥巢”,設計師應該明確考慮體育場館用完之後的延展用途。如果用完就變成雞肋,這就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從設計角度來說,一個很漂亮的東西也可以是很好用的東西。奧運體育場館應該通過國際事件變成一個很有動力和機理的地方,以完全不同於北京原有的互動方式來豐富城市本身。中國大部分的大型建設專案都具有超過歐洲常規專案的規模和體量,而國內獨特的歷史建築遺產也為所有參與者提供了新的課題資源,這種差別並不會形成固定的中國模式,因為模式的僵化必然帶來平庸化。但在這一土壤上繁衍而出的作品確實為建築設計帶來了新的希望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