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設計>大設計>

智商+情商+職商才能成為優秀的設計師 | 鮑詩度

安家社 人氣:8.14K

鮑詩度:智商+情商+職商才能成為優秀的設計師

鮑詩度

鮑詩度簡介:

上海東華大學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環藝研究院教授、《中國環境藝術設計》編輯部主編。

就好像去義大利,沒有人不惦記made in Italy的奢侈品牌一樣,真正希望能用藝術之美點綴生活的人,也大凡對室內設計懷有一份淡淡的執著,對於設計大師們那源源不斷的設計靈感更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憧憬。

終於,又踏進了高校,有幸與上海東華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鮑詩度教授進行了面對面的對話。

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內庭院景觀設計方案的激烈投標競爭,最終,一位儒雅的渾身散發書生氣息的中年男子在多輪博弈後脫穎而出,他設計的“東井”、“西庭”、“南苑”、“北院”——獨特的四個內庭院的概念使“東方之冠”的中國精神得以更好地延續和深化。這位中年男子就是鮑詩度教授。

鮑詩度1956年10月出生於和縣烏江。1982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國美協會員。現任東華大學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院長,東華大學上海市重點學科環境藝術設計方向學術帶頭人,教育部全國教學評估藝術學評審專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環境藝術設計》主編。應邀作為高階訪問學者多次對法國、義大利、德國、西班牙、荷蘭、日本等國的環境藝術設計考察和學術訪問。2005年創立環境藝術系統設計論學說。

記者:2010年世博會的時候,您擔任了世博會中國館內庭景觀設計總設計師,您為什麼能夠拿下這個專案?

鮑詩度:我們要通過世博會中國館庭院設計,向全世界展示中國60年來的成就。要體現中國的元素,中國的特點,中國的風貌。中國館在世博會裡面積最大,高度最高。國家館對外有一個天井即庭院,世博局對此非常重視,我代表東華大學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參與專案投標,有多家國內國外的大型設計單位應邀參加,經過一輪又一輪競標,最後我們的設計方案以第一名中標,這也是我們東華大學的驕傲,也是我在負責東華大學環境設計研究院工作幾年來一個最重要的突出成就。

記者:您的設計創意有什麼特點?

鮑詩度:很多家的設計圍繞表面形式做文章,把中國文化標籤式地貼在上面,而我們的設計主要抓住兩點:與中國館、中國文化緊緊結合起來,以中國的意象、中國的意境來體現中國的文化,設計手法是一種寫意的手法。什麼叫寫意的手法,就是把意思表達到,把中國的元素表達到,把中國的精神表達到。但不是通過一個什麼具體的東西來展示,但它又能讓人能感到它是中國文化、中國元素,我們用了四句唐詩,每句唐詩裡體現一個字,即:清、形、香,體現了四個區域,代表了中國民間、民族、民居三大文化,得到了世博局領導和中國館總設計師和整個專家團隊的首肯。

記者:您最早是學美術的,您是怎麼想著從純美術轉到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的呢?

鮑詩度:回答這個問題,我要先說明一個情況,就是環境藝術是什麼學科建立起來的。中國美術家協會裡就有環境藝術委員會,其他什麼裝飾協會、建築協會都有環境藝術委員會,但都是後來成立的。明白這個你就很清楚了。

環境藝術設計這個學科的建立基礎是美術學和建築學交叉上而形成的一個學科,它的教學內容和社會實踐內容,有一半是美術學、一半是建築學等內容。從事環境藝術設計的人,不懂得美術和建築學是不行的。環境藝術設計為什麼會在中國產生,為什麼出現這麼一個情況呢?建築有三要素,實用、堅固、美觀,三者結合形成建築學,所以建築本來就屬於藝術範疇。在國外,這個體系的發展一直是三者在一起,這樣延續著的。

我們找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米開朗基羅是美術家,但是他搞建築也很厲害,做了不少很有名的代表作,大到梵蒂岡教堂,小到室內設計,他還是雕塑家,26歲就創作了大衛,他還是一個油畫家。我們現在是什麼情況呢,我們以前是按照這個體系走,但走到我們這兒變樣了,實用堅固和美觀分開了。為什麼?因為中國經濟不發達,我們造一個房子,只要求住得不倒,覺得美觀是不需要的,一直到改革開放,這30年,才慢慢改變。但人一生的精華有多少,不就是二三十年時間嘛。其實我們看到,能夠成為建築大師的,往往都有很深的美術功底。因為他們在造型上,在審美能力上,都有很高的造詣。

記者:如今國內的大學,普遍有個問題就是大學生們的創新力不足,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鮑詩度:我覺得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大問題!過去我們中國在世界上是大國,也是世界最繁榮的國家之一。在幾百年前,我們的GDP佔整個世界的三分之一。但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我們的發展反而弱了,而其他國家發展那麼強盛,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創新力不足,封建意識等是問題之一,我們做大學老師的,首先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清醒這個問題。否則作為一個教授,一個學科帶頭人,就是一件很糟糕的事了。

所以我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首先告訴他們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態度、人生的思路和我們的選擇。如何面對我們的社會、我們學習的環境和狀態,腦子裡要有個清醒的思路。中國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有些時候弄不好傳統“精華”也會會嚴重束縛我們的思想,中國近幾百年落後的原因,創新力不足是原因之一;中國大學創新力不足,封建意識、官本制、唯上、急功近利、小農經濟等等都是傳統文明束縛的原因;表現在學術研究、科學技術研究上的束縛,是長期以來一貫使用的研究方法其中是受到易經文化的影響,三千年來我們用的學術方法或者研究方法是歸納法研究,所謂歸納法研究,就是用特殊規律來解釋一般規律,然後一步一步論證、分析、推導。而西方國家科學研究發展的思維方式用的是演繹法,是用一般的規律來研究和推導分析特殊的事情;同時,科學的創造光靠嚴密的邏輯思維是不行的,創新的思想往往開始於形象思維,而形象思維的社會作用在中國與西方社會發展相比較中國社會歷來是被弱視的。

記者:您在實際從事某個專案時,會不會帶學生一起參加?

鮑詩度:在讀的學生實際做專案的能力是很弱的。弱到什麼程度呢?幾乎完全不能夠參加實際專案設計工作。基本上沒有辦法帶,也帶不了。這是因為學生在校期間還不具備實際專案設計知識和技術能力。學生在本科生的階段,他前兩年是基礎課,後兩年是專業課,後兩年當中的第三年才是屬於專業課階段,到了第四年,他主要是搞畢業設計,面對社會就業,學生基本上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專業學習。

畢業設計階段學生面臨什麼問題呢,他首先要外出打工,打工的目的是什麼?就是你一邊學習,一邊預備性找工作,就是你進入社會的預準備階段,這樣當學生一畢業的時候,學生很容易跟社會融合,基本上是這樣一個規律。學生在校期間專業知識非常有限,所以學生在社會實際設計專案中不具備實際設計的知識和技術能力。有的學生,很聰明很好學的學生,他能很快進入社會。但是設計這個東西不僅僅是一張圖紙的問題,涉及到你的態度,你的綜合知識,你的業務能力等,一般來講,本科生幾乎很少能具備。我們做專案設計,基本上是正式的專業在職人員。一般我們學校里老師真正的帶本科生極少,因為學生參與不了,但是學生可以實習,等於是編外的,不參與真正的專案設計。比如像足球隊打比賽一樣,有正規的,有候補的,他們屬於觀摩的,因為他做不了。設計師一般是大學畢業五年以後才能真正起作用,這是普遍現象,不代表特殊現象,個別的案例也有。

有的學生很熱愛設計專業,再一個跟老師走得比較近,或者跟設計師走得比較近了以後,一方面熱愛,一方面悟性很高,那麼老師、設計師願意給他點一點,他就很快能進去。行行都能出狀元,但是每一行出狀元都是傑出者。任何行業的傑出者有共同的規律,綜合素質是高的,品德的素質,為人的素質,還有他的天賦,他的熱愛,他的職業道德,這些都上來以後,就可以了。尤其是我們現在的青年人,常常注意智商,也注意情商,但是很少人注意職商,要真正做好一件事,成為優秀的成功者,是需要這三者加在一起。凡是成為傑出的優秀者,職商都是很高的分數。但是,這在正常的大學生當中比例是非常少的,所以為什麼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成功呢,問題就在這裡,你這人很聰明,你的情智也很好,不代表你能成功。這不是教出來的,這是家庭、社會、學校三個範圍給他的影響,加上他本人的素養產生的,有的人天生職商就很高,有的人天生職商就很低,這是沒有辦法的,就像每個人的命運一樣。

因為本科生是大鍋飯,又沒有辦法跟他說多少,本科生跟老師不是定向的,而研究生跟老師是定向的。我是他的導師,他是我的學生,在校期間的讀研生,我對他所有的東西都要負責,至少給社會輸送一個完善的合格的人。首先我要盡到一個教授的職責、一個導師的職責,盡職責是要講究方法的,有時候會因人而異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其目的是一樣的。你要付出一顆真誠的心,你盡職了,盡到你內心品德要求的話,盡全力以赴教育學生的話,你就問心無愧,如果你這件事沒有用心去做,那就是有愧的。我們做老師培養學生有一句話,盡全力以赴而問心無愧,因為很多東西你是不能改變的。基本上我培養學生,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為了培養他們的綜合素養,有機會我會帶他們出國、或者通過各種途徑我派遣他們出國考察、交流學習。出去的學生基本上都是我直接與國外高校聯絡的。幾年來我的一批研究生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去了國外,學生增加了閱覽,增加了知識,對學生本人今後事業的前途,對設計創新能力的培養,都是有很大好處的。因為學設計,你必須到國外去看一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不斷有發展。

記者:鮑教授平時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是不是也會告訴他們一些您的人生哲理?

鮑詩度:我給學生人上課,有一個主張,除了學術上的主張,還有人生態度的主張。對人生態度的主張是:第一,我想人最起碼要有兩個“愛”:一、你一定要儘量做你喜歡做的事,這種喜歡的“愛”是發自內心的真,不要去扭曲自己;二、你要坦蕩地愛你最愛的人,坦蕩的,真誠的去愛你所愛的人,這是你對世界的真誠流露。這兩個 “愛”的核心是真誠坦蕩無私的愛。

第二你要注重當下。不要去找什麼,而是把當下的東西做好。我常常掛在嘴邊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一個過客,你什麼東西都帶不走,政治上權力再高,財富再多你都帶不走,無論你有多苦多卑下的,那也是你當下的問題,你面對的這一切都可以消失,就像時間一樣。今天是白天,然後你會走到黑暗,但黑暗過去又是白天,日復一日的規則。所以我覺得當下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好好把握當下,用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一切,有時對很多問題不要抓得太緊,實在抓不住就放掉,也是很自然的。但這個當下不是消極的,而是一種積極的面對外部的心態,面對一切困難,面對這個問題那個問題,所有的困難都會過去的。

第三就是面對一切你所有的問題,所有的困難,所有的困境,所有一切的一切,你最大的問題是你自己,不要認為世道對你不公、老師對我成見,你不要講領導對你不重視、我學問做不下去、別人不理解我等等,都是你自己的問題,因為只有你認識到這點,你才能得到改變,別人是改變不了你的,外部的世界你是改變不了的。你認識到了,就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把這個當下的問題解決掉了。

還有一點對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對所有的人,要抱著一種寬容的心態。人人之間,人與事的之間,事與事之間,你夾在當中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一切要從自己找問題,要用一種寬容的心去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