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指南>行業資訊>

重陽節登高 | 重陽節的習俗

安家社 人氣:2.68W

重陽節的習俗 重陽節登高

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自然而然重陽節就有著豐富的傳統習俗。其中,最受人熟知的莫過於重陽節的登高活動了,如今,每當重陽節的臨近的時候,各地還是會舉辦一系列的登高活動。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重陽節的習俗為登高,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蔔湯,有諺語道:“喝了蘿蔔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孃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在我國的古代,有著重九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的說法。而古人們為了避免接觸到邪氣,所以才在九九這一天登高以避邪氣。不過這一說法現在看實在有些不科學。不過,九九一般正值秋高氣爽的收穫季節,舉家出遊、登高望遠在時令上是非常適宜的。

據《禮記·祭法》中有記載:“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古代人的生活環境比起現今要艱苦許多,最早時期人們的很多事物大都來自於才集合和狩獵,而山林中生長的各種植物和動物得以讓人類生存和繁衍。因此在古代,古人們對於山特別是高山是有崇拜的。因此在舅舅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種表達人們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種行為。

重陽節食“糕”,是對登“高”諧音的民俗表達。糕類食品在漢代已出現,但尚無“糕”之名,叫“餌”或“蓬餌”。《西京雜記》、《玉燭寶典》等文獻中均有記載九日食“蓬餌”,其原料大約是米粉和蓬子面。到了六朝末年,重陽節俗已確立起來,“糕”這個名字也誕生了。

自唐宋起重陽食糕越來越流行,糕品形制也十分多樣。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則在糕上插小紅紙旗,或者放置獅子、小鹿之類吉祥的裝飾品。因為這樣的精美斑斕,重陽糕後來又稱為“花糕”。

這個現代的敬老節,可以說是“傳統的發明”,但這種“發明”並非憑空而造。傳統以登高避禍為中心的重陽節,本來就有祈祝長壽的內涵。所以從“登高節”到“敬老節”,其文化意義沒有與傳統斷裂,反而是一種繼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