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設計>大設計>

讓設計迴歸民族 | 陳飛傑:堅持推廣魯班節

安家社 人氣:2.98W

魯班,中國建築及工匠界的鼻祖,他的智慧一直被人們所敬佩。由國際環境藝術設計協會會長、著名設計師陳飛傑發起的“重識魯班 迴歸師承”設計中國行,一直在不遺餘力地宣導尊師重道、傳承東方文化的魯班精神。本站在農曆六月十三日“魯班師傅誕”來臨之際採訪了陳飛傑先生,聽其解讀魯班文化與設計之道。

陳飛傑:堅持推廣魯班節 讓設計迴歸民族

陳飛傑

陳飛傑/Rocky Chan簡介>>>>>>  

香港資深建築、室內設計師;

陳飛傑香港設計事務所首席設計師;

正境香港設計事務所創辦人;

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重識魯班 迴歸師承”設計中國行活動發起人。

陳飛傑:堅持推廣魯班節 讓設計迴歸民族 第2張

陳飛傑

關於陳飛傑香港設計事務所>>>>>>

陳飛傑香港設計事務所是中國香港最早進軍內地泛家居領域的設計事務所,專注於泛家居商業展廳設計、SI系統設計及家居產品設計。專業打造泛家居品牌總部旗艦店和全國終端標準店,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和成功案例。

設計團隊致力以整合性設計思維,幫助客戶理解其目標消費人群,在分析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深度挖掘客戶品牌的基因與調性,通過藝術美學與整體空間的專業設計手法,將品牌理念與個性傳達給消費者。

追求設計作品的適用性以及經濟可行性,為客戶量身定製、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有價值的品牌,為客戶實現品牌的傳承而奠定堅固的基石。

設計及生活理念:正設計、正環境、正生活。

為魯班節埋下一顆種子

下班後,靜謐的陳飛傑香港設計事務所裡,總能看到陳飛傑正在做設計方案,因為這樣的時段可以儘量摒棄干擾,讓效率最大化。他說:“我相信大多數設計師的設計效率並不比我低,只是他們受到的干擾太多,很難沉下心來。而設計這個行業,如果靜不下心來是很大的問題。”為了鍛鍊專注和保持清淨的內心,他每年還會抽出10天時間進行內觀禪修。

陳飛傑還有個特別的習慣:一天只專注做兩件事情,完成後才會開啟第三件事。“許多人認為一個人可以同時做很多事,於是什麼都做。最後事情是做了,但並不是當初想要的那樣”,他補充說,“中國人有句話叫‘知足常樂’,如果做了10件事但品質不高的話,我寧可只好好地完成兩件事。”

設計之外,陳飛傑這幾年專注於推廣魯班節。這個不帶任何商業目的的公益性活動,從香港拓展到內地,被越來越多的設計師所熟知,並陸續有人自發性地參與進來。他堅定地表示,目前對魯班節所做的只是埋下一顆種子,下半輩子他還要堅持不懈地去施肥、澆水,看著它成長。

陳飛傑:堅持推廣魯班節 讓設計迴歸民族 第3張

陳飛傑

專訪實錄>>>>>>

作為“重識魯班,迴歸師承”的發起人,您是如何理解師承關係的?對目前達到的效果滿意嗎?

【陳飛傑】我從學校出來後,跟第一位老師學木工時是要進行拜師禮,他才會正式去教你。老師說:“你要跟我可以,但最少要跟我四年。四年你學會了,我才能讓你走。這四年之內,你沒有學會之前,如果你走了,不要說是我的學生。”有一句話叫做“心明如鏡”,老師就是這樣的人。他把自己的名譽看得比什麼都重要,自然就會盡責地去帶好學生。

而如今,我經常聽到身邊一些30多40歲的設計師抱怨,說現在年輕人不行、難教之類的。這些話讓我覺得很刺耳,我很想問他們付出了什麼?這些年輕人做得好不好,都是你帶出來的,是你沒有把上一代對你的傳授傳承下去。我也很不願意看到身邊一些設計師,覺得七八十年代的作品過時了便拆掉,重新設計,如果沒有把老師的作品好好儲存下來,相信再過十幾二十年,我們的學生一樣會認為我們的東西過時了、沒意義了,可以拆掉。

我一直倡導把“魯班師父誕”作為建築設計界的法定假日,背後是有重要意義的。在香港,每年我們一些同行都會回去看望老師,請老師吃一頓飯。那一天就像回到年輕剛入行時,師傅坐在上面,我們端一杯茶過去請他喝,看著他們發自內心的欣慰和笑容。這個過程,我想就是“傳承”,我們很希望魯班節能夠讓這種師傅跟徒弟之間的工匠精神得以傳承。

在發起這個活動的過程中,我覺得我是一顆很小的雪球,在往前滾的過程中,會吸引到更多人,讓這個雪球越滾越大。對目前的成效並沒有滿不滿意之說,它是默默的、自發性的活動,沒有要求要達到什麼程度,順其自然地發展就好。它就像是一個種子埋進了地理,我們堅持不懈地去施肥、澆水,看著它成長。

陳飛傑:堅持推廣魯班節 讓設計迴歸民族 第4張

陳飛傑

在推廣魯班節的過程中,您提到了要傳承中華文化,為什麼會對東方文化情有獨鍾?

【陳飛傑】從小爺爺就跟我說:“你是中國人,不管走到哪,都必須懂華語。”在家庭教育上,我們也一直以中文為主。爺爺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只讀到五年級邊綴學。但他對國學的研究非常深刻,也熱愛寫毛筆字。他和我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老師們一樣,對我的教育和教導可以影響我一輩子。

我們把上個世紀的中國經歷形容為“百年腦震盪”,就像一個人突然被車撞了一下,腦震盪後便失去了對自身文化的記憶。而中華文化本來就是我們的根,從晚晴時期到新中國成立,再到改革開放期間經歷了各種紛擾,大家便迷失了方向,逐漸產生了“老祖宗的東西就是落後的”的想法。改革開放以來,大家都覺得設計就要追求美式、歐式、法式風格。

我們這個行業真的缺少匠人。在古代,施工的工人叫木匠、泥水匠、瓦匠、油漆匠,它有備受尊重的社會地位。但現在工匠被“農民工”這個含有貶義的稱呼所代替,讓人覺得一輩子做裝修工不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為此會有很多人想盡快摘掉裝修工人的帽子。而日本把工匠叫做“木作師”,與設計師、建築師、律師等是一個級別的,大家都是專業人士,備受尊重。其實大家都知道日本文化是中國漢唐文化傳承過去的,為什麼他們可以保留木作師,我們不能呢?個人覺得這是因為經歷了“百年腦震盪”,包括把繁體字改成簡體字,這一改把整個民族的文化內涵都改掉了,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慢慢停滯了。加上我們的國家在決策上更加註重經濟發展,經濟是上去,文化卻始終被甩在後面。

中國有五千年曆史,我們傳承了五千年,“百年腦震盪”在這五千年面前只是一個很短暫的時期,現在大家應該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正在慢慢地迴歸。就像設計行業的從業人員,已經開始慢慢地找回我們中國的文化並學會如何運用。我想我是中國人,我也有使命為中國文化的傳承盡一份力。

推動中國設計走向國際

眾所周知,中國從晚清到改革開放的時間裡,曾出現了不同層次的文化斷層,被媒體稱為“百年腦震盪”。在設計界,興起初期,人們普遍鍾愛歐式、美式、法式等風格,中國風一度稱為過時的、落後的風格。陳飛傑卻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他說:“中國的古代認為石頭是用來建墳墓的,不是用來建房子的。但今天你會看到,在中國賣得最貴的別墅是用石頭建的,而且還是西式風格,對於這種現象我感到很痛心。”

但是陳飛傑並非否認西方的設計元素,而是覺得中國設計師可以更大膽地去突破條件限制,去使用更能夠代表我們自己特色的材質。“做設計一定要自然,先把風格放下,根據品牌文化來深挖”,他認真地說,“做商業空間設計,其實是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素有的一切都是圍繞著人的服務來做配套。”

如今,他除了利用魯班節來傳承東方文化,還不遺餘力地籌備魯班學院。他希望魯班學院能夠聚集一群有使命感的導師,通過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和手工技藝,幫助年輕一代的設計師更自信地帶著自己的特色,代表中國設計走向世界舞臺。

陳飛傑:堅持推廣魯班節 讓設計迴歸民族 第5張

陳飛傑

專訪實錄>>>>>>

您是如何看待傳統文化的?如今的設計界對中式設計風格持什麼態度?

【陳飛傑】在設計行業,大部分人都認為西方的建築設計是最好的,包括他們的設計大賽也比中國強。王澍老師取得了普利茲克建築獎,整個中國設計界都轟動了。而我們從80年代成立至今的魯班獎,已經逐漸失去影響力。我會跟身邊的設計師朋友分享說,西方的價值觀跟我們東方的不一樣,他們用石頭來建房子,而我們古時候用木頭。我們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中,木跟人的體溫是最接近的。中國的古代認為石頭是用來建墳墓的,不是用來建房子的。但今天你會看到,在中國賣得最貴的別墅是用石頭建的,而且還是西式風格,對於這種現象我感到很痛心。可能有人會質疑說,難道你做設計不用玻璃和鋼筋水泥?我想說的是,因為我身邊每一個選擇都是沒有的選擇。並非否認西方的東西,我只說我們可以更多大膽的去突破,去使用更能夠代表我們自己特色的材質。

當然,近幾年也有一小部分開發商迴歸中式建築,出現了還原步移景異、一窗一景的傳統建築及園林設計。當國人開始意識到我們要做一些中國的建築、中國的服裝、中國的生活用品時,這將是一件非常值得欣慰和興奮的事。我很希望能夠在這方面學到一點東西,也能夠為我們老祖宗傳承下一些東西。如果我們這一代不去傳承的話,那麼下一代的這個斷層會越拉越寬,這個“百年腦震盪”的記憶就會越來越稀少。我會用下半輩子的時間一直堅持推動魯班節,希望有一天設計師會為了獲得魯班獎而感到榮幸,設計行業也能為之轟動。

陳飛傑:堅持推廣魯班節 讓設計迴歸民族 第6張

陳飛傑

我們瞭解到您在籌備魯班學院,能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嗎?

【陳飛傑】大家都知道西方有包豪斯學院,我們也也希望能創辦一所具有東方特色與評判標準的魯班學院。僅憑我一個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夠的,也影響不了多少人,我只是點著了一個小火點,相信後面會有越來越多的火把隨之而來,與我們一起在工作和生活的過程中推動文化傳承,共創東方魯班學院。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沉澱是博大精深的,而一個社會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太浮躁導致教育模式出了問題,也有許多的文化丟失。如果我們再不站出來發出一種正確的訊號,對於一個社會的良性發展和民族文化傳承可能會是一個非常大的危機。我們希望以創辦魯班學院,聚集一群有使命感的導師,通過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和手工技藝,幫助年輕一代的設計師更自信的帶著自己的特色,代表中國設計走向世界舞臺。學院的創辦過程是有點複雜的,它需要找到真正的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不以賺錢為目的,是公益性質的純粹的教育行為。我的成長過程中,在教育方面是受益者,我的前輩、老師們花了許多時間和精力來教導我,我也應該有責任和使命感去教授下一代。

目前的規劃是,魯班學院以專門教木結構建築為基礎。很多人認為,在現代去砍伐木材並不環保,其實是錯誤的。用玻璃、鋼筋混泥土才是不環保的,因為鋼筋混泥土的安全期只有70年。沒有人見過鋼筋混泥土建築能存在這個世界一千年,但是我們見過存在世上一千年的木結構建築。所以一棵樹砍伐下來,它是實現了樹的第二個生命價值,它能夠為建造一棟房子成為棟樑之材。

您推崇中式風格,作品卻不會侷限於同一種風格上。在做設計前,您通常從什麼角度來考慮風格定位?

【陳飛傑】因為我現在主要在泛家居領域做建材及傢俱展廳設計,而這些品牌有他們的背景,所以一定是以此應景,而不是設計師喜歡什麼風格就什麼風格。商業專案有不同的調性,比如做墊類品牌,設計就要以舒適為主;做衛浴類品牌,設計就會以現代風格為主,顏色一定要乾淨利落。做設計一定要自然,先把風格放下,根據品牌文化來深挖。做商業空間設計,其實是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著人的服務來做配套。

採訪手記>>>>>>

陳飛傑十分親和,看似儒雅的談吐中卻總能讓人感受到一股堅韌的力量。他總用一顆感恩的心觀察著世界,對老師、前輩的敬愛之情溢於言表,對後輩的關愛真情切意。他十分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並對其有深刻研究,希望通過魯班節活動和創辦魯班學院,挖掘和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思想和手工技藝,助力年輕一代設計師更自信地帶著自己的特色,代表中國設計走向世界舞臺。無論是設計還是為設計做的事,都讓他獲得了同行的尊重和讚賞,並有越來越多地人蔘與進來。(採訪記者/吳佳佳)

  本文內容由“中國時尚家居網站領導者”本站獨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