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設計>大設計>

何去何從 | 吳德繩:低碳城市化

安家社 人氣:7.75K

吳德繩:低碳城市化 何去何從

吳德繩

我從事建築設計工作近50年。有一個問題一直讓我很困惑。為了把一座座建築變成低能耗、節能的建築,我投入了很多心血,但遭遇了很多阻力。

建築設計是分專業的,有建築專業、裝置專業、結構專業等,所有這些合在一起才能完成一個建築的設計。在這樣一個分工合作當中,誰是龍頭?當然是建築師。近年來,隨著節能減排的大力推行,我們審視一些新建建築,發現它們的設計有問題。

在審視一些國外設計師帶來的現代化建築理念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問題究竟出現在那兒?今天我想把這方面的想法跟大家談談。

大學我學的是暖通空調專業。真的,職業給了我一個了不起的機會!原來我在建築設計院,尤其是建築設計方面,是沒有發言權的,因為暖通空調在建築設計裡面只是輔助專業。

在沒有話語權的角度非常難受,強勢的建築專業的說法、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輔助專業的創造性。但是,我忽然間從這個角度繞到龍頭的前面去了,領導著建築專業的大師們。我真的不罵這些建築大師們,因為我明白了一些事:建築師的苦衷,他們的來龍去脈。我現在把我大膽的命題告訴大家。人類建築的歷史是非常深遠、長久的,人們脫離洞穴生活的時候就有了建築。兩千年前已有輝煌的遺存,比如說希臘神廟;七八百年前也有輝煌的遺存,比如紫禁城等。這使得建築業強勢,非常崇拜建築業先輩們所做的業績。

我現在可以說一句話,那麼輝煌的建築都是“空心的建築”。我從業後看得見的建築業和整個從業生涯當中,見證了建築物才有了自來水,有了血管;建築物才有了供暖和空調,有了呼吸系統;建築物裡才有了電線,有了神經系統,有了智慧化,就是大腦。這個“空心”建築物的輝煌和它們的強勢導致我剛才所說的那些有生命、有內涵建築的重要部分顯得很弱小。

我做暖通設計,知道用什麼裝置,以及將來怎樣執行它才節能。其實設計規定、設計制度在圖紙上沒法把把我這個思想傳承下去,因為我只能在一篇小“設計說明”上面談一點點觀點、意見或建議。而我們專業有一個除錯過程。我有一個做博士生導師的學弟,他告訴我一句話,說暖通專業的“除錯”這個詞中的“試”不對。我說應該改成什麼?他說應該改成適合的“適”。我告訴這個學弟,你太棒了!我為什麼誇他,因為語言的精準來自理解的深刻。帶著這樣一個被誤會的字過了幾十年,這還能說咱們的專業成熟嗎?

所以在大力推行綠色、低碳建築的過程中,建築師們太強勢了,應該讓他們學習一些裝置專業的知識和理念。同時,也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嚴格執行相關的、必要的規定,不讓一些規章、制度成為一紙空文。進而再做些深刻的變革。如果這邊的強勢要是不容易增長的話,我甚至於想讓建築師們做一些“減法”,讓他們的聲音小一點,別老把帶傷的建築美當成建築投標、招標被領導批准的競標的主要內容,這樣做的話是有失偏頗的。

今天,我能在此講這些話,是因為歷史上職業分配給了我一個機會。我是學裝置專業的,後來做到了設計院的裝置專業總工程師,然後忽然又把我調到了院長的職位,變成了包含建築師的領導者。所以,我在暖通師面前比他們多懂一點建築,在建築師面前比他們多懂一點暖通,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