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指南>行業資訊>

清明的由來是什麼 | 清明節習俗有哪些

安家社 人氣:5.6K

一轉眼,清明假期就即將到來了,在這個我國傳統的節日裡,有哪些風俗呢?那麼,來到了清明節,目前流傳下來的有哪些清明節相關的風俗活動呢?

清明節上墳,山西南部多數地方不燃香、不化紙,要將冥錢等物懸掛墳頭,有“清明墳頭一片白”的說法。原因是寒食節習慣禁火,而清明節又在寒食節期間。山西北部多數地方卻要將冥錢等物全部燒盡,理由是不燒盡就轉不到先人手裡。大同等地又習慣白日上墳,晚上在家中焚燒冥錢冥帛。

在河北的上墳燒紙錢講究“早清明,晚十一”。掃墓燒紙在清明前一週就開始了,而清明當天已很少有人去掃墓了。冀南地區則選擇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掃墓。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有諺語道:“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東安縣清明插柳、看花。節前五、七日即有人祭掃墳墓,清明節當天則在自家堂上祭祖先。永平府以寒食前一日為蛆日,造醯醬。官府祭厲壇。元氏縣清明節又稱花節,人家買花置酒宴請賓客。

潮汕人過清明的習俗來源於歷史上的中原地域,並結合當地的實際而形成了自成體系的地方傳統,其核心仍是祭祀文化。傳統清明日,家家上墳掃墓,戶戶祭拜先祖。掃墓首先是將墓碑周圍的雜草清理掉,並沖洗乾淨地面。墓碑周圍的地方稱作“外埕”,在潮汕話中“外埕”是房屋的一部分,是要清理乾淨的。潮汕人每年清明掃墓時,就用鐮刀、鋤頭將很多雜草小樹之類清理掉。清理完畢,會將墓碑的碑文塗上油漆。

隨後,大家把祭招的物品全都擺放在墓碑前面,開始祭招。祭祀的過程.就是每個人輪流在墓碑前跪拜,父輩中的女性口中默唸約定成裕的話語。拜過祖先的物品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物品,而是帶著某種祖先對後輩的“保佑”。大家都會根據祭品的多寡平均分配。這種習俗在土葬年代更是盛行,而在火葬普及以後。人們在清明節那天到亡親的骨灰寄放處行祭拜禮,隨後分食祭品。

鮮花祭奠、植樹祭奠、祭文悼念、網路祭奠等逐漸成為甘肅過清明節的時尚。過去,老蘭州人掃墓的時間,一般從“田社”開始,到清明當日為止。“田社”也叫做第一個祭祀日。“田社”在民間有個簡單的推演算法:即“九盡十日為田社”。

興平縣清明,姻親間以紙錢相贈,且互相拜墓。富平縣每戶人家於清明請名山之泉源水,共禮一神。準備牲禮來祭祀,以祈求豐收,稱為“游水”。同州縣清明祭掃後,折柳枝插門;並以紙錢貼於樹幹,據說如此可以防蟲蟻。洛川縣清明蒸饃為食,饃四周作鳥蛇之形的裝飾。據說介子推上綿山時有鳥、蛇保護他,所以以此作為紀念。

老貴陽人在清明這天掃墓時的“清明食品”,往往是糕點、涼粉、涼麵加滷菜、冷盤;鍋魁加滷菜、冷盤。人們掃墓除了帶上紙錢香燭外,還會帶上一串用紙剪成的紙串,掛在墳前,用以招魂,俗稱“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