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家社>裝修指南>遺憾工程>

小心提防家居裝修陷阱 | 家裝旺季來臨

安家社 人氣:1.87W

案例一:交完錢裝修老闆不見了

李先生從網上聯絡了一家裝修公司,談好價格,付了8000元的裝修費,對方承諾儘快將房子裝好。可是對方在收到錢後只買了少量的裝修材料,後來施工單位不見了,裝修公司負責人也不見了。李先生找到裝修工人,可是裝修工人表示他們也找不到老闆了,老闆還欠了他們不少工資。這可把李先生急壞了,於是他找到消協求助。

消協工作人員詳細詢問了事情的經過,在做好李先生的安慰工作的同時,通過多種渠道聯絡裝修公司的負責人並找到公司辦公場所。可工作人員始終無法聯絡到公司負責人,該公司也沒有在工商部門取得營業執照,消費者李先生遇到了騙子。這時李先生也後悔了,當時找裝修公司時並沒有核實公司的資質和營業執照,雙方達成了口頭協議就開始了裝修。

案例二:刮完膩子牆面脫皮

近日,消費者高先生投訴,稱其在商家王某處購買的膩子粉和鍾某處購買的牆面漆在共同使用後,外牆面出現大面積油漆脫落現象,懷疑油漆、膩子粉有質量問題。高某與銷售者鍾某和王某進行協商,要求賠償購買費用、工錢、返工費及牆體損失費用共計2萬餘元。在協商未果的情況下,請工商部門進行處理。

接到投訴後,工商執法人員立即對該事件進行了調查,經查,由於膩子粉和牆面漆經銷商出具的檢驗合格證時效、批次不符,且投訴方牆面粉刷也未嚴格按照程式、方式進行,兩方都存在一定的責任。最後,經過工商部門的調解,當事人雙方再次協商,達成一致意見,由王某和鍾某共同提供技術人員為高某修復損壞外牆,費用由王某和鍾某支付,裝修內牆的費用由高某支付,高先生對調解結果非常滿意。

對策:逐一核對查詢問題

工商部門在處理各種家裝糾紛中發現,糾紛的主要問題為商品質量缺陷、有害物質超標、仿冒名牌、安裝不合格等。一方面,部分裝飾材料屬於定製產品,對商品的要求多為口頭約定,或者簡單的合同約定,容易導致資訊溝通失誤等。發生消費糾紛後,也難以界定責任。另一方面,消費者為節省裝修費用,多找一些沒有資質的裝修隊伍,這些裝修隊伍以次充好、偷工減料,搞完裝修後換手機號碼。等出了質量問題後,消費者找不到責任主體,難以維權。對此,工商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進行家居裝修時一定要小心謹慎,避免誤入商家“陷阱”。

陷阱一:家裝合同可能是個圈套。在家裝前,大多數消費者都會主動與裝修企業簽訂合同,但是卻很少詳細閱讀合同的每一個細節。一份裝修合同,如果不仔細閱讀,它也可能成為一個圈套,將所有責任推向消費者,而裝修企業卻可以不承擔任何責任。

陷阱二:材料上虛高報價。一些裝修公司在開工前會主動向消費者提供工程預算清單。像這種看似詳細的報價單,如在計算施工面積時有意加大面積數,該剔除的不剔除,或不規則處按最大尺寸計算面積。報價單上的材料與實際使用的不符,特別是基層採用偽劣材料,以降低成本,或有意加大材料損耗,或損耗之後加大工程量。

陷阱三:偷工減料暗牟利。還有一些家裝企業尤其是家裝“游擊隊”在招攬生意時故意低價簽約,承攬業務。有的做得了則做,做不了拿錢一走了之。而有的則採取減少施工程式、降低材料等級等方式以劣充好,達到降低裝修成本的目的。

工商部門提醒,對於以上這些情況,消費者在進行裝修的時候,首先要選擇具有合法營業執照,具備裝飾裝修資質證書,有固定的辦公經營場所和固定的設計施工隊伍的,信譽有保證的裝修企業;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明確合同中的條款和責任劃分,並通過市場管理部門鑑定合同是否合法有效;裝修結束後,驗收工程質量最好請有關質量監督檢測部門一起,逐一核對、查詢問題。